闵行区春申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文艺送关爱孝道敬银发走进继王敬老院
2018-6-19 14:41:00发布77次查看
日前,在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年的夏日里,继王敬老院小礼堂内,坐满了早早就位的老人。大美闵行继王笑,晚霞携手奔小康,远道赶来的春申文化展演团队为89名老人送来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慰老节目。
在演出前,当得知有一批特殊的观众来不了现场,春申演员连忙化好妆,身穿新四军服饰、盛装披挂地来到继王敬老院失智区域,其中十几位能走动的老人坐在一溜的椅子上静候,当看到服饰艳丽的的演员走到跟前时,那原先眼光痴呆的面部瞬间发光,喜悦开颜,她们紧紧握着演员的手,难以言表。
在演员开唱沪剧《芦苇疗养院》、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回》和放喉红歌时,他们或激动地站立起来,或“解放军,解放军”嘟哝不定,或与芦老师紧贴脸颊,亲密地亲面颊,那肢体接触的亲切感应,似乎唤醒了他们过往的记忆,蓦然间,一改平时凝重迟钝的情状,绽放出异样的欢喜与阳光般的心境,护工连连赞道:“谢谢你们,你们零距离的送戏上门,他们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真的太感谢你们了……”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情景,堪称一道文化敬老快乐行的亮丽风景,在特需护理的卧床老人前,春申演员则含着难言的表情,微笑关注,深情地凝视那老人激动的泪脸,此时此刻则更感受到此行的意义所在。
演员情动于衷,感慨不已,马上又赶到演出的小礼堂,在管乐队暖场的旋律中,立即调整进入展演状态。主持人向老人问候祝福:“我们春申第三次来到这里,与继王敬老院可有一段不解之缘,望节目能给老人带来不一般的快乐与健康”。
惯例的开场手指热身操后,中国演出家协会会员马良、魏金亮一段《龙凤书画》陶笛舞蹈互动表演,欢快热烈,气氛和美,让老年观众别开生面,喜笑颜开,那美好的祝福,默契的配合,赢得一片掌声。主持人请上敬老院领导,她接过精美的《龙凤书画》轴幅后,代表敬老院表示衷心的感谢。
而《走进新时代》管乐联奏畅响起来,那满怀自信的豪迈旋律,鼓舞人心,感染全场,短小丰彩的节目,在老人的微笑与掌声中,高潮迭出,热闹非凡。戏歌《中国的脊梁》,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芦苇疗养院》沪剧选段耳熟能详,演唱俱佳,老人听得明白,看得入眼,有的跟着唱了起来,现场气氛和谐,欢乐无比。而舞蹈《我的祖国》大气激扬,萨克斯演奏《最炫民族风》明快昂扬的表演,悠扬熟悉的旋律,加上即兴舞蹈的助演,令满座惊喜,愉悦无比,喝彩声、掌声此起彼伏,欢浪不绝。
当郎老师的女声独唱《草原之夜》、《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与吕老师的《洪湖水浪打浪》歌声响起时,老人频频沉浸在那优美动听的歌声与旋律中,纷纷露出了欣喜的神色,边打着拍子,边面带微笑,与一旁的春申演员互动起来,乐呵呵的一副老小孩的样子。
魏老师自编的舞蹈《母亲》的现场又引来一拨高潮。魏老师请上97岁白发老奶奶翟阿宝,回绕第一次上舞台的翟奶奶,演绎了一曲立足孝道,敬老互动的关爱乐章,在或轻捶肩胛、按摩颈脖,或紧贴脸颊,相拥温馨的肢体语言的亲热情景中,生动演绎了“中华美德孝为先”的传统文化,互动展演期间,老人与护工掌声热烈,拍照不已,有的感同身受,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热泪。
戏曲乃老人最爱,陈老师、褚老师珠联璧合,将一组《戏曲联唱》演绎得如鱼得水,惟妙惟肖,那耳熟能详的沪、越、京剧与黄梅戏经典唱段,让全场观众惊喜不断,啧啧称道。
敬老院平均年龄83岁的合唱队员中,虞菊英奶奶93高龄,在老年学校老师的指挥下,放歌一曲《老年事业常青藤》,唱出了银发不衰的青春活力,唱出了对老龄事业欣欣向荣的信心与赞歌。赢得台下掌声雷动,一片和美。
《赛娜姆》优美的新疆舞后,演员与老人纷纷在舞台上欢聚一堂,合影留念。文艺送关爱的节目在《大阪城的姑娘》等旋律中,在热力互动中落下帷幕。
“在敬老院我们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节目,我们想不到,又是书画表演,又是唱戏,又是唱歌,太好了……”老人、敬老院领导与护工纷纷翘起了大拇指,赞不绝口,在这难忘的时刻,大家留下欢聚共乐的合影,感谢上海慈善基金会的至爱计划,难忘春申文艺关爱的精彩乐章,一段快乐老人,成就自我的和美篇章。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