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现代“续写”才有生命力
2018-6-19 14:03:00发布100次查看
据崇明区消息:粽叶飘香,龙舟竞渡,又到一年端午。每逢此时,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传统节日,总能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起源于农耕文明的传统节日,有着各自的内涵和主题,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设,体现出浓浓的家国情怀。然而,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端午等传统节日多面临尴尬处境,似乎有被逐渐淡忘的趋势。如何将流传广泛、文化厚重的传统节日过出新意,这需要全社会的集体反思。笔者认为,传统节日有了现代“续写”才更具生命力。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传统节日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特定时代人们的思想智慧,寄托着无数美好的愿望,已积淀成民族的精神符号。国家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确定为法定假期,体现出全社会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但若问当代年轻人传统节日意味着什么,得到的答案多是“买买买”“吃吃吃”“玩玩玩”,“过节”等同于“休假”。传统节日内涵丰富,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何无法引发年轻人普遍的情感共鸣?以前,人们拥有的物质匮乏,文化生活也比较单一,因此对节日的期待表现出全身心的投入。而今,我们的物质生活已极大丰富,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精神文化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这也契合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传统节日也应跟上时代步伐,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做到同步更新。快节奏、碎片化、数字化的生活面前,我们不单要让传统节日回归本义,守住应有的仪式感,还要增加归属感和参与感,拓展其时代内涵,不能仅停留在浅层次的形式上,更不能任由不良社会风气泛滥。
其实,创新才是最好的传承。近来,包括崇明在内的各地在传统节日里相继开展了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活动,让节日情怀在每个人心底扎根。例如,端午节不仅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民俗活动,还组织诗词歌赋吟诵缅怀屈原,开展好家风好家训评选弘扬传统美德,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当传统节日被赋予现代价值,在传承的过程中采取“扬弃”的手段,不断增加一些与时俱进的内容,人们就自然懂得端午节并非只是“粽子节”那么简单了。
把现代文明因子与传统节日文化内核无缝对接、有机融合,关乎传统节日的继承与“新生”。让我们祈盼,从这个端午节开始,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能兴盛不衰、发扬光大。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