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奉贤区作家协会迎来成立三周年纪念日。当天区作协召开一届三次会员大会和第五次理事会。会议通过相关增补事项,通过8名新会员,回顾了创立三年的发展成果。三年间,区作协积极吸纳优秀人才,提升作品品质,积极协办活动,参与社会服务,发展稳健。
三年来,区作协队伍不断壮大,吸纳了各界的写作爱好者。原本64名会员增至105位,市作家协会会员也从4人增至8人。会员中年龄最小的是仅15岁的初二学生钟睿莹,还有两名90后的青年作家。就年龄结构而言,更多的集中在40-50岁上下的中青年,风华正茂的他们有着旺盛的写作精力和丰富的创作经验,是协会的中流砥柱。
三年里,区作协会员共出版小说(包括长篇)6部,散文集12部,诗歌集4部,人物传记2部,剧本1部。共发表文章380余篇,其中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70多篇。发表的报刊杂志有《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北京晚报》《扬子晚报》《桂林晚报》《北京青年报》《上海文学》《萌芽》《朔方》《上海作家》《上海诗人》等。市级以上官网发表30篇。获全国奖的2篇,市级以上征文一等奖4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3人、优秀奖16人。
为提高会员的创作能力,区作协积极提供各层次、各级别的创作平台和交流活动。2016年,在市作协和奉贤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成立了上海市作家协会奉贤创作基地,叶辛、赵丽宏、李其纲、吴亮、徐芳、叶开、薛舒、杨绣丽等名家多次来此写作、发表演讲,分享创作经验。
结合上海市第二届国际诗歌节,区作协配合区文广局,举办了“东方美谷,诗漫贤城”的诗歌大奖赛。今年6月初,配合市作协在奉贤举办海峡两岸青年作家夏令营活动。11月上旬邀请市作协在奉贤举办以“世界文学与汉语写作”为主题的全国青年作家评论家创作研讨会,吸引全国各地近50位作家前来参与。市作协会员曾多次赞扬奉贤的活动办得有声有色,表示以后有更多的活动将来奉贤举办。
此外,区作协还充分发挥协会的优势,为宣传“贤文化”做好服务。三年间多次帮助街镇、政府部门等机构写作宣传资料,编撰出版书籍。譬如为区食药监局采访编撰《守护百万人的食药安全》,2016年为区老干部局、史志办编写名为《走向胜利》的老干部口述史。
区作协主席汤朔梅表示,经过班子、理事的充实调整,区作协充满信心走进新时代。全体成员将振奋精神,为落实十九大精神,宣传“贤文化”,实现“奉贤美,奉贤强”的目标继续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