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精、细、准“绣”出“三美丽”
2018-6-19 16:38:19发布95次查看
据黄浦区消息:当今,人们对城市管理的期望不仅体现在市容整洁、环境优美层面,而且还体现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是否便利,城市服务水平是否完善,生活是否和谐美好等方面。因此,今年,黄浦提出了“美丽景区”、“美丽街区”、“美丽家园”的“三个美丽”建设。
半年来,黄浦以“三个美丽”建设为重要抓手,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评判标准,用“绣花”般功夫的精细准,全力改善城区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打造黄浦“精细化工作”品牌。
对标最高标准打造“美丽景区”
3月底,一种集路灯、指示牌、监控头、信号灯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路灯杆在南京东路(河南路—江西中路)亮相。它的成功安装,也标志着黄浦区首批“多杆合一”项目建成。
自城市上空褐色污染清理行动以来,黄浦在南京路(外滩—河南路)一段试点“多杆合一”项目,将过去多个杆线上的功能叠加到一个杆线上。随着多功能综合路灯杆的铺设向外滩方向延伸,原来的各种杆子会一并撤掉,还南京路一带一条更绚丽的天际线。
无独有偶,在黄浦滨江,五一之前,最后一块黄浦江旅游道路交通指引标志在龙华东路近苗江路南侧的黄浦滨江成功安装。至此,“十六铺”、“老码头”以及“世博浦西园区”三个旅游功能节点,“一级”驾车旅游道路交通指引标示牌17块(套)和停车场辅助标志3块,在“五一”前全部完工。113块黄浦江二级行人“导入、导出”旅游道路交通指引标示牌设置规划已经完成,并于近期在黄浦滨江竖起。为游客更好地体验精彩黄浦、乐游浦江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
黄浦旅游资源丰富,众多景点都是上海乃至世界上著名的景区。如何将它们打造成“美丽景区”?黄浦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在“管理求精细,执法求精准,服务求精心,成效求精品”上进一步努力,擦亮“窗口”,扮靓“名片”。在“一带一路一环”区域先行先试,全面完善景区各类硬件建设和管理,全面提升绿化、灯光、立面、景观品质以及公共安全管理水平,实现日常管理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全视角,建成一批让文脉留存、让市民满意、让游客难忘的示范性“美丽景区”。
此外,黄浦还积极创建优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把外滩等6大风景区打造成体现国际一流水平和具备上海特质的品质卓越景区,把黄浦滨江打造成为世界级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的核心区。
精细化管理打造“美丽街区”
西凌家宅路,是本市256条责任区管理示范道路之一。过去,这里无序设摊、垃圾遍地等现象非常突出。今年开始,街道以“门责制”为抓手,成立路管会,对道路进行了大力整治,市容环境大有改观。不少市民表示:整治得很好,路边摊头一个都没有,每天马路上都扫得很干净,道路也畅通了。
最近同样迎来大改变的还有被吃货们誉为“非网红”餐饮街的兴安路。之前,有居民向街道反映,兴安路沿街原本是为民惠民的“厨房工程”,现在却破墙开店,弄内公共通道的违法搭建,存在消防隐患。瑞金二路街道向物业搜集兴安路房屋资料,核实沿街11处和弄内7处占用公共通道违法搭建情况,并牵头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整治方案。在主动联系约谈房屋业主和租户,耐心解释沿街房屋的性质及用途,宣传政策法规的同时,进行联合执法,对破墙开店予以封堵,取缔违法经营,恢复房屋本来面貌,并对弄内违章进行拆除。下一步,该路段还要开展屋顶修缮、外立面美化、下水道翻新等惠民工程,推进精细化管理,努力打造美丽街区样板路段。
事实上,今年开年以来,黄浦以城区主要道路及两侧区域、市民集中居住区域为重点,实现和保持“街面净化、两侧绿化、立面美化、环境优化、夜景靓化”,重要街区形成“一街(一路)一品”特色街区。预计到2020年,全区至少建成30个“美丽街区”,全区主次干道的综合管理水平达到全市领先,实现城区环境整体品质明显提升。
居民齐参与打造“美丽家园”
贵州西小区建于1926年,居民738户。在已完成房屋全项目综合修缮的基础上,南京东路街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通过“拆、建、管”并举、让居民全程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等方式,开展石库门里弄小区“社区微更新”试点。贵州西小区原本公共空间狭促、配套设施不足、居民利益错综复杂,刚完成的旧住宅综合修缮则重在“托底”,以保安全、保基本为目标,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社区微更新”项目结合里弄特色,针对老式里弄小区居民生活品质提升需求,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改善公共空间与公共活动,适度解决居民更高层次的居住与心理需求,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对里弄内的基础设施、空间形态和功能布局进行改善更新。在居民们的共同参与下,一段时间以来,小区公共空间品质、环境面貌、服务功能及居民归属度均得到明显提升。“美丽家园”建设成效初显。
在黄浦,贵州西小区只是众多“美丽家园”建设的缩影。今年以来,黄浦多措并举,立足问题导向,补齐管理短板,让社区特别是老旧小区居住品质实现再提升。到2020年,黄浦将建成一批“美丽家园”,并打造一批“花园社区”、“整洁社区”和“宜居社区”。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