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端午节传统口味粽子销量增长2成
东方网6月19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粽叶飘香,又是一年端午节。记者昨天走访市场了解到,今年端午节期间,粽子销售依旧火爆;菖蒲、艾叶人气颇旺;香袋飘香申城,专为职工开设的diy课程,寓教于乐,又将传统文化传递开来。
粽子“四大金刚”销量增2成
昨天,记者在杏花楼福州路店看到,购买粽子的消费者络绎不绝。不少顾客特地从郊区赶来,买上十余只各种口味的粽子,满载而归。据悉,今年杏花楼共推出了9款礼盒包装粽子,14种口味散装粽子。从价格上看,礼盒装依旧走亲民路线,不少企业选择购买简单包装的礼盒发放给职工。
据相关人士透露,今年粽子市场逐步回归传统经典。散装粽子的“四大金刚”———鲜肉粽、蛋黄肉粽、豆沙粽和赤豆棕最受欢迎,销量同比增长2成。
昨天,王家沙点心店内同样人头攒动,从最简单的碱水粽,到各种馅料的甜咸粽子,十余种口味的粽子满足了各类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该店负责人表示,粽子的销售高峰从一周前就已经开始,由于粽子都是现包现制,后厨师傅平均每15秒就能包一只粽子,一天要完成约2000只。负责人建议,消费者购买粽子最好尽快食用,冷藏可以储存1-2天,冷冻则可以保存一个礼拜。
芦叶价格涨至8元/斤
由于粽子包制相对难度不高,很多市民选择选购食材回家自己包。记者昨天在浦东一家菜场内看到,不少蔬菜摊位都辟出一块位置,销售芦叶和菖蒲。
“芦叶价格是8元/斤。”摊主王老伯一边整理着一捆芦叶,一边说道。记者获悉,随着端午的临近,芦叶价格也水涨船高,一周前,芦叶价格还是6元/斤左右,涨价幅度达到30%以上。
与芦叶相似,摊位上的菖蒲也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一家摊位的摊主告诉记者,他一天可以卖出百余支菖蒲,这两天价格可以达到2元/把。不过他也坦言,过了端午,菖蒲就无人问津了,销售周期很短。
“把菖蒲柄剪下一段来,横着用橡皮筋箍在长长的菖蒲叶尾端,就是一柄菖蒲宝剑。”市民杨阿姨说,菖蒲剑插在自己家门口、窗上,可以祈求这一年平平安安,这是多年沿袭下来的端午节风俗。
diy香袋课程受到追捧
精致的小粽子形象做得惟妙惟肖、绣上福字的元宝寓意招财进宝……端午节,申城个大药店门口,一只只大小不一、形象各异的香袋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喜爱。
豫园童涵春堂里,一位消费者买了大大小小十几个香袋。她说,大的挂在衣柜里,可以防虫,小的可以挂在车里,也可以做装饰。据介绍,药房香袋平日也有销售,不过端午期间,艾草和香袋的销售量增长明显。
据悉,市面上的香袋中,大部分由丁香、豆蔻、冰片、细辛等超过20味中药材打粉而成,而外面的布袋,则全部由手工制作。“从布料的裁剪、到绣花、缝合、挂上吊坠、包装,一只香袋的制作其实也要经历多道工序。”业内人士说,香袋文化现在正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销量攀升的同时,药房也推出了一系列香袋diy制作的课程,通过互动形式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记者了解到,还有不少民间创业者自己开设了工作室,面向社会单位组织开展现场香袋diy制作活动。一家工作室负责人杨颖告诉记者,diy课程受到不少企业的青睐,他们都希望借此机会,为职工搭建平台,同时也是传播传统文化。“药师将在现场讲授香袋的区别,现场我们会把材料准备好,让职工亲手缝合、制作香袋。”目前这一活动已经开展了十余场。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传统的端午文化更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