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时代的变迁,每一个街区都会留下许多故事。现在的天山地区是商贾云集、交通便利、设施完备。你知道吗?早在三十年前,这里就已是人头攒动的商业街:展销会、鞋帽店、还有各种风味小吃,给当时的市民留下了美好回忆。小编就带着你,穿越到30年前,看看“天山街市”的风景线。
关于天山路
《长宁区志》
天山路修筑于1925年前后,原名林肯路(lincoln avenue),1943年改名天山路,1947年改名羽林路,1949年恢复天山路名称。1952年,陆续征地建造天山新村,居民集聚 1953年,为方便居民购物,在天山一村建消费合作社 1956年改为国营天山新村综合商店,设商场 煤站和天山二村门市部3个供应点另有米店 菜场3家 1958年商店增至11家 1960年,为适应新村居民大量迁入,在天山路兴建商业一条街,自遵义路至古北路全长830米,开设日用百货 绸缎棉布 照相理发 洗染医药等18家国营商店 1963年,网点增至35家 1978年为45家。
1992年,为提高商品档次,增加专业特色,政府对天山路商业街的30家商店进行全方位的结构调整和装饰,新开家庭用品自选商场名人影楼 金开男士用品商店3家特色店,加上天山百货公司 长宁区内最大的市食品五店天山酒家等,构成区内行业较齐全,布局较合理的区级商业中心 至1992年底,天山路商业街共有各类网点164家。
服装鞋帽、化纤呢绒是历届街市的主打商品,应有尽有。1987年第二届天山街市上,就有代表潮流的呢绒、丝绸、秋冬男女服装、中老年服装、童装,深受家庭主妇们的喜爱。1992年第七届天山街市上,高档适时服装、羊毛衫、皮夹克、风衣鞋帽等商品一应俱全。从中山装的藏青,到绒线衫的明黄大红,色彩在解放,时尚在苏醒。
街市的吃,有风味小吃、食品街、美食林,上百家吃食店摊,几百种食品。1989年第四届天山街市第一次采用综合与特色区域相结合,专门设立“美食林”,消费者拥在摊前,边吃边等,有吃有带。有“立新”苏式糕团、“仁丰斋”鲜肉月饼、上海酥饼、“工农”油条;有“新兴”蟹壳黄、麻糕,“申扬”虾仁烧卖,“仁丰斋”一口酥;还有“遵义”上海小笼、“鲜得来”排骨;“小金陵”咸鸭远道而来。吃在街市,人们瞬间掉进了“美食的海洋”之中。吃在街市,吃遍天下特色,吃出大快朵颐。
让人垂涎欲滴的天山街市餐饮摊档
天山街市的酒类和调味品摊档
有人气的街市
每年“天山街市”都在长大,商品种类,客流量、销售额,节节攀升。1986年第一届天山街市,只有40家沿街商店、60家企业摊位、120个个体摊位参展。摊位摆放只涉及遵义路至古北路的天山路两侧,客流量为30万人次。随着“天山街市”名声逐步扩大,举办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参展单位与会展摊位的数量也逐年递增。
熙熙攘攘的天山街市,这些怀旧的影像中有没有你的记忆?
资料:市地方志办公室@方志上海、长宁区地方志办公室
编辑:张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