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洋房
是一份属于旧日的城市记忆
有“万国建筑博览群”美誉的
徐汇衡复风貌区
放眼看去
全是当时法租界时的花园洋房
可惜
这里的许多建筑是不对外开放的...
什么时候才能一睹洋房当年繁华呢?
好消息来了!
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春节前
就会向市民开放啦!
以前接触不到的“神秘空间”
很快就可以真正走进去!
先跟着小编提前欣赏一下吧!
乌鲁木齐南路
夏衍故居: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
1949年至1956年,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著名作家夏衍曾居住在此。
深棕色的装饰木架、简洁几何装饰的腰线元素,都体现了这处老宅的英式建筑风格。
这里见证了夏衍在上海生活、工作与创作的重要轨迹,这次修缮将以夏衍居住时的年代特点为依据,还原当时的历史风貌。
图片来源:夏衍孙女沈芸
徐汇政协:
和夏衍故居毗邻的1号楼,曾经是徐汇区政协礼堂。
这里现在也在修缮,准备打造成一处公共文化空间,将来进行文化产品、文化剧目的首发,或举办小型文化展示会。
翻译了托尔斯泰全部小说的著名翻译家草婴先生,也曾在这座建筑群里居住过。
“留一块墓碑,不如建一个书房”,草婴的心愿将在这里实现。未来,草婴书房不仅可以存放草婴毕生收藏的书籍,供读者借阅,还能成为人们交流思想和学术的沙龙。
不止如此,建筑群南侧还会修整出约1000多㎡的草地!能在市中心有这么大一块开放绿地,简直美呆了!
这里将成为徐汇文化新地标,
一路兜过来简直大开眼界!
国际礼拜堂牧师住宅,现为徐汇第一少年体育学校:乌鲁木齐南路64号
复兴路是一条贯穿了上海市中心大部分区域东西走向的马路,最早的法租界就从这里开始,每一段马路都浓缩了上海的浪漫情怀。
黑石公寓:复兴中路1331号
黑石公寓是一幢英式钢筋混凝土大楼,墙体显示出浓郁的巴洛克风格。
公寓走廊色调很小清新,搭配着拼贴出来的各种马赛克精美图案,满满地复古调调。
修缮后这里将引入音乐机构总部、音乐家工作室、音乐主题餐厅等。
从黑石公寓还能俯瞰一下邻居——同为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不同风格的克莱门公寓。
修道院公寓有着浓浓的西班牙式建筑风格,它既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
柯灵故居是西班牙式风格的公寓住宅,红瓦多坡顶,米黄色拉毛外墙,浪漫又迷人。
故居目前免费对外开放,这里一派平常人家的模样,但细节却处处动人:古色古香的大书橱、小巧精致的工艺品、堆叠了一尺多高的文稿纸……
都说武康路是上海“最优雅的马路”,老洋房密度之高在上海首屈一指,住过各类名流大家。
一座座花园洋房,安详静谧,道不尽的小资风情,诉不尽的老上海味道。
武康大楼是老上海最有味道的转角英式公寓。孔祥熙的二小姐、吴茵、王人美、郑君里、赵丹和黄宗英以及孙道临、王文娟夫妇等都曾在这里居住。
武康大楼目前也在修缮,在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同时,将楼外立面风貌原汁原味地展现出来。
著名学者王元化早年曾住在这栋英式乡村别墅里。窄长的庭院与别墅阳台形成开敞的空间感,漫步其中,田园风情扑面而来。
这里修缮完工后,将作为老洋房式的酒店经营。
一幢风格简朴的三层小洋楼就是巴金先生的故居,灰色的细鹅卵石外墙,内部基本是巴金先生当年居住的样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个摆满各国书籍的书架。
巴金故居是免费开放的,想要参观的小伙伴们可以直接领票进入。
一栋栋满载传奇的老洋房,
时光流走,它们依旧鲜活。
还有衡山路、东平路、湖南路、华山路、永福路
等等等等.....
徐汇的衡复风貌区是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优秀历史建筑数量最多、历史风貌格局最完整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共有15处文物保护单位、1074幢优秀历史建筑和1620幢保留历史建筑。
上海老洋房里的独特魅力与情调,
还需要你自己去慢慢发现、静静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