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电影节首场金爵论坛举行 听电影行业大佬探讨新时代的中国电影
2018-6-18 8:12:41发布112次查看
东方网记者李婉怡6月18日报道:6月17日上午,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主题为”新时代的中国电影”的首场金爵论坛,由清华大学教授尹鸿主持整场论坛,他同时担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阿里巴巴文娱集团资深副总裁、阿里影业、大麦网ceo樊路远,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一级导演江平,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仲伦,光线传媒董事长、总裁王长田,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ceo王中磊以及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于东6位占据中国电影制作发行半壁江山的行业大佬齐聚一堂,分享他们电影事业的经验与体会,讨论新时代中国电影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当下,中国电影市场空前火热全球公认,在全世界已经是第二位,很快将会超越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市场。而“新时代的中国电影”会沿着怎样的道路发展下去,是需要每个电影企业、相关部门以及电影人认真思考。
电影创作是条孤独的路 内容为王的电影才是好电影
王中磊说,尽管电影市场发生很多变化,华谊依旧秉持初心,以内容、创意为核心继续发展,今年也是努力做更多具有人文关怀、有文艺表现的电影。中国电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性,要充分在电影中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让人们在欣赏电影的同时感受到社会发展的力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关注点。
于东在论坛中幽默称,当大ip、青春片流行的时候,契合的企业都各自赚了一笔曾让他一度觉得很“孤独”,但同时也表示,电影创作本身就是一条孤独的路,不能跟风做电影,而用演员,不用最贵的,只用最好的和最对的,这些肯一起拼的日后一定会成为这个行业最优秀的人才。他举了一个例子是《红海行动》,他说,这一批演员都是因为各种原因临时替补进来的,而且全都是新人,特别了不起。
此外,于东还谈到,要让一些好的电影加入商业元素,使其具有商业电影的竞争能力,因此类型片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王长田表示,他曾经为公司制定了最大、最高票房、最完整产业链等目标,而做了12年电影之后,这些都不那么重要了。如果一个电影公司不以生产好内容为目标的话,那就是在耍流氓,好电影是电影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其他东西都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现在的目标就是成为最好的头部内容公司,生产最好的头部内容。
从各位行业领军人物的发言中,不难发现,电影企业观念发生变化,都谈到做最好、最对、最中国化的内容,让观众、市场接受,因此“内容为王”其实才是一个企业安身立命的不变“法宝”。
新时代的中国电影机遇与挑战并存
于东说,在新时代的主题下,如何规划未来五年,甚至十年的电影,我觉得这五年到十年是中国电影超越好莱坞最好的一个十年,也是最接近的一次。不仅仅是13亿人口的票房市场人次迅猛增长。2017中国电影年人次是16.3亿,今年一个春节档是3亿人次,因此2018年中国电影观影人次突破20亿人次,这是中国电影这么多年的成绩和进步,是全球电影发展的动力和引擎。面对竞争,我们有责任要把中国本土电影公司实力和它的影响力做出来,同时将电影市场规范公平原则做完善,真正让数据真实反映电影产业的成绩,做电影产业真正的推动者而不是新的寡头垄断。
而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认为,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危机正在到来。中国电影前几年票房增长缓慢,大家都以为挑战来了,其实并没有,而现在的电影行业已经开始出现资金减少的现象,因此自己对于中国电影行业并不乐观。
樊路远将电影产业和自己所在的互联网行业放在一起比较,他说,中国电影9亿到5百多亿确实不容易,但增长速度还是有点慢,得学学互联网的精神,看看中国文化产业的愿景和理想,抓住机遇就能成功。电影行业是人对未来生活美好向往的一种希望,所以不能没有希望,要对这个行业充满乐观,以及未来的梦想。
无论是乐观的态度或是不那么乐观的态度,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电影十几年一直在克服各种发展存在的问题,发展到今天的阶段,需要社会各种力量一起来支持,才能够完成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使命。有时候,危机就是转机的开始,每次危机之后就会发展更加顺利、健康,相信未来电影还是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最后,用中影总经理江平的话压轴,大家都有中国电影情结,有精神和情怀,是真的爱中国电影。做电影要做到“一二三四”:怀揣一颗初心爱电影,挣大两只眼睛看世界,力争做技术精良、制作精良、创作精良的作品,搞好四个讴歌,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这是每个电影人的责任!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