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科学争议为什么越来越多?江晓原:科学也有局限性

2018-6-18 10:51:57发布64次查看
  东方网6月18日消息:有人热情赞誉科学,称它是现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人类发展进程中的许多问题,包括环境问题、伦理危机等,都是科学技术无序、过度发展的恶果。那么,科学的价值到底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呢?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层出不穷的科学争议?
在第五期“学习读书会”上,科学史学者、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教授江晓原拨开层层迷雾,为现场参与观众揭示了出现科学争议的深层原因。
为何会出现科学争议?因为科学也有局限性
江晓原表示,首先,科学争议不是指科学发展中的内部争论,也不是指科学活动中的不端行为(不端行为当然也会造成争议),此处专指科学应用中出现的争议。科学始终在不断发展,也总是有局限的。科学的局限性在于没有无限的精度,没有绝对的确定性,验证许多结论需要时间。另外,结论也需要证据、反例、证明、存疑。虽然科学无限趋近真实,但总有人为建构的成分,纯粹客观的科学并不存在。今天,科学已经告别了过去的纯真年代,在纯真年代的的科学研究者是不爱钱的,向科学要生产力是没错的。但得到了生产力的科学不再纯洁,追求经济利益,这是科学争议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
“你只要同意科学是在不断的发展,你当然就会同意此刻的理论就是有局限。”江晓原认为科学具体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精度和时间。
在精度上,江晓原说:“没有绝对的精度,所有的精密科学再精密,比如说我们发射一个宇宙飞船,我们飞上去飞到火星上,它果然着陆在我们指定的位置上了,你觉得这该精密了吧,这仍然只是有限的精密,没有绝对的精度,也没有绝对的确定性,确定性可以是99.999999%,但是通常它不会是100%的。”
此外,许多科学结论都需要时间。也就是说,如果给的时间不够长,那个东西是得不出结论来的。比如说我们今天知道农药对人体是有害的,有一些农药已经禁用。“最初农药发明出来的时候,人们觉得这个东西非常好啊,你看看它把虫子杀掉,我们就可以享受我们全部的果实。结果农药用的几十年之后,我们现在大家看到农药就避之唯恐不及。农药到底有没有害呢?经过了15年之后,人们确定农药是有害的。”江晓原说。
“全球变暖”还是“全球变冷”?人工智能的威胁有哪些?
以全球变暖及排放问题为例,江晓原阐述了“科学是有局限性的”这一观点。世界主流舆论都认为全球真的在变暖,罪魁祸首在于工业排放。但真实情况是气候科学不是精密科学,存在严重的局限性。科学研究者无法准确得知古代的地球温度,无法分离工业排放的影响,也无法推测地球未来的周期变化。一些新兴能源行业会支持“全球变暖说”,但是一些传统能源行业则会支持于此相对的“全球变冷说”。
现在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议也很多。在讲座中,江晓原认为人工智能的威胁可以从近期、中期、远期来看。“近期是我们可以预料到的大规模失业、大规模军事化;中期则是许多科幻小说中已描述过的人工智能失控;远期最为严重,即对人类文明的终极威胁。”江晓原说。
“我们不要再仰视科学,盲目崇拜科学,要换一种眼光看科学。”在讲座最后,江晓原总结,我们应该习惯平视科学,必要的时候可以俯视科学。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