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交警深入一线"问诊把脉" 缓解九院门前"肠梗阻"
2018-6-15 16:08:04发布82次查看
进不去,出不来,干着急,没办法……去过第九人民医院都知道,医院门口那条路“肠梗阻”是常有的事。每天早晨,内部车位停满后,排队等候车辆就会把门前的瞿溪路堵得水泄不通。
在此次大调研中,公安分局交警支队针对“第九人民医院门前道路拥堵”这一群众关心的问题,深入一线调研,现场“问诊把脉”,从优化交通组织入手,通过精研细判、精准施策,有效缓解医院门前瞿溪路(制造局路——西藏南路)路段由来已久的“肠梗阻”现象。
找准问题症结“有的放矢”
拥堵究竟如何形成?怎样可以突破?
大调研中,交警支队坚持“边调研,边解决问题”,通过多次深入道路实地勘查,努力在道路空间上挖潜力、求突破。通过大数据,深入分析区域交通违法特点及拥堵成因。
首先,瞿溪路(制造局路——西藏南路)交通流量较大。九院是闻名全国的三甲医院,日均门、急诊量达到1万人次,其中,近一成患者驾车前来就诊,车辆临时性上下客频繁,道路停车需求较大,而医院内部对外开放停车泊位十分有限,缺口巨大。每天,内部车位停满后,排队等候车辆就会引发道路拥堵。
其次,道路条件先天不足。九院门前的瞿溪路(制造局路-西藏南路)为单行道,前期,受道路条件限制,路段内未划设车道,机非混行情况普遍。而道路一侧划设了部分路内停车泊位,剩余道路路幅较窄,转弯、直行车辆都要从这里通过,容易导致车辆积压,影响通行效率。
此外,周边停车资源有限。医院内部对外开放车位仅能满足一部分车辆停放,医院附近无大型停车库。而且就诊病人中外来人员比重较大,对区域道路情况、停车资源不熟悉、不了解,也造成医院门口违法停车行为居高不下,影响道路正常通行。
优化车道设置减少“堵点”
针对九院门口道路实际情况和管理难点,交警支队重点对瞿溪路(制造局路-西藏南路)交通组织进行了系统改造优化。
一方面,科学规划车道设置。对瞿溪路(制造局路-门诊入口)路段实施拓宽工程,使路幅增加1至2米,提升道路硬件条件。同时,撤销路内临时停车点,使该路段车辆通行空间增加一倍。依托大数据平台,对路口各相位车流实行分类统计,测算出一个信号灯周期内直行、转弯通行需求,以此为依据,划设了左转专用车道和直行加右转车道,车道增加至两根后,路段车辆积压情况明显减少,道路通行效率显著提高。为了改善机、非混行情况,支队还专门增划了非机动车道,引导机动车、非机动车各行其道,减少冲突点的产生。
另一方面,完善各类交通设施。对于共享单车乱停放占据人行道,影响行人通行的现象,支队在医院周边设置了多处非机动车停放点和规范停放标志,按照“集中有序”原则引导车辆停放。在医院门诊大楼门口划设人行横道线,方便行人过街,减少乱穿马路行为。此外,还细致排摸了九院周边多处停车场地,科学规划分流线路,组织医院安保力量、交警、辅警加强现场引导和宣传。并逐步完善停车诱导标志,确保分流车辆妥善停放。
目前,九院门前道路秩序已有了大幅改观,路段交通运能明显提高。调整后,转弯车辆、直行车辆排队等候通行的现象基本杜绝,道路拥堵情况得到了有效缓解。
严格执法实现“见违必纠”
在改善道路设置同时,交警支队还进一步加强了现场执法,通过严管严罚,规范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
一方面加大驻守管理力量。安排民警和辅警强化现场执法和秩序管理,组织机动力量开展沿线巡逻,固守整治效果。发挥派出所、交警勤务执法室监控优势,开展视频巡逻,提高违停行为发现率,及时指挥民警现场查处。
另一方面,增加非现场执法设备。在瞿溪路沿线增设1套电子警察,监控拍摄违法行为,提高执法震慑力度。
此外,还联合非机动车管理部门对医院周边共享单车乱停放行为开展整治,协调单车企业落实车辆、人员第一时间开展单车清理工作,保障行人通行环境安全、有序。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