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瞄准AI与实体产业融合
2018-6-15 11:17:03发布91次查看
据长宁区消息:世界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在上海启动,阿里、腾讯的人工智能掌舵者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的机器学习之父都齐聚上海,热议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同一天,2018亚洲消费电子展开幕,今年首次设置人工智能展区,从机器人、电视机、摄像机等具体产品,到汽车、零售等诸多行业,人工智能都有广泛涉足。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上海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700亿元,形成了较成熟的产业技术和商业模式,智能驾驶领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专家建议,上海要勇立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潮头,抓住新一轮科技发展机遇。
抢占人工智能高地
“2017年,上海发布了《关于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打造全国人工智能高地的战略目标,并将发挥数据资源丰富、智慧应用广泛、产业门类齐全、产学研用及人才集聚等优势,推进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智能芯片等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发展,加快人工智能在医疗、交通、公共服务等重要场景的应用落地。”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张英介绍。
目前上海已建成法人库、实有人口库和空间地理库三大基础数据库;数据交易中心日均数据交易量占全国50%。全国已有1/3人工智能人才集聚上海,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语义识别、脑智工程等领域掌握话语权;拥有一批人工智能领域院士;复旦设立类脑智能研究院;同济、交大筹建人工智能研究院,近期人工智能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也在组建中。
一项智库报告指出,2017年,人工智能行业融资额度超过500亿元,但商业落地做得最好的一批企业总营收不足100亿元,目前人工智能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
这其中,上海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空间很大。除了培育人工智能技术企业,上海更注重技术与产业的结合,推动人工智能的应用与落地。去年11月,上海提出全面实施“智能上海(ai@sh)”行动,到2020年,实现上海成为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的总体目标,从政策上强调了人工智能具有的战略意义。
城市无大脑无未来
“没有大脑,智慧城市无从谈起。比如,运用一些智能设备来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结果只是把堵点a换到了b。如果只是购买一堆硬件,智慧城市没有未来。”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在世界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相关论坛上提出,一个有数据大脑的城市,才能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王坚认为,人工智能对城市的意义在于,要把城市大脑变成未来城市的一个基础设施,把大数据变成城市最基础的资源。他举例说,以数据大脑为核心,实时监控分析道路车流量,依据动态的交通数据,自动切换和调配信号灯时间,甚至在车流巨大的路段,全程绿灯不停车,是城市大脑给出的一套城市治堵方案。
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姚星则认为:“目前,人工智能只是在行业中起到辅助作用,在商业模式里还没有唱主角,将来应该实现ai+所有行业。”他表示,我国正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去年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将“新一代人工智能”列为研发应用关键词,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更明确的方向和更多的政策扶持。
全球招募创新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曦表示,人工智能作为未来战略新技术,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战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世界人工智能产业逐步进入新阶段,包括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算等新理论、新技术从各方面驱动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各类企业和机构通过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自主研发等方式涉足人工智能,金融、医疗、教育等传统行业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转型升级,构筑人工智能先发优势。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ai与实体产业的融合。只有当人工智能内化为产业经济的核心能力,我们所做的一切才真正具有价值。上海将欢迎全球人工智能产学研人才。”张英介绍,世界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将从全球挖掘人工智能优秀项目,为上海打造人工智能高地提供有力平台支撑。世界级的人工智能大赛,是9月份即将举办的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赛将分为四个赛道,分别围绕人机交互服务、人工智能医疗、无人驾驶和智能机器人展开对垒。根据计划,大赛将于今年6月至7月间依次进行各赛道赛事,决赛将于8月举行,9月开始优秀团队路演展示。
长宁区发起的“虹桥智谷”人工智能产业联盟也于昨天成立。据悉,长宁区将对相关入驻长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楼的企业,给予每年最高150万元、最长连续三年的办公房租补贴。对获得国家、市级项目资金扶持的人工智能项目,单个项目累计匹配扶持金额最高可达500万元,并设立长宁区人工智能产业专项基金。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