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方面推进示范 闵行构建"一张网络"完善转化
2018-6-13 9:41:00发布102次查看
据《劳动报》报道,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闵行将破解把“纸”变成“钱”的瓶颈,举全区之力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昨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科委主任张全、闵行区区长倪耀明介绍了《上海市建设闵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行动方案(2018-2020年)》相关情况。
五个方面推进示范
成果转化是一项世界性难题,要取得突破需要实施一系列改革举措,更需要聚集各方资源合力推进。倪耀明表示,闵行将着力在五个方面推进示范。
一是技术网络全球化,积极发挥示范区引领作用,服务上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助推上海形成国际技术交易中心,基本建成全球技术转移网络的重要枢纽。
二是科技资源共享化,成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东部辐射源,推动长三角技术转移协同发展。
三是创新主体多元化,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成果转化网络平台,形成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投融资机构等各类主体广泛参与的局面。
四是科技服务专业化,建设专业化技术经纪人队伍,鼓励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为技术转移提供知识产权、法律咨询、资产评估、技术评价等专业服务。
五是军民融合产业化,集聚一批军民融合产业化项目落户示范区,形成航天、航空、船舶、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深化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
`具体推进中,闵行将支持高校对标世界一流高校的技术转移体系和知识产权许可机制,设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目前,上海交大和华东师大正在建设市级技术转移服务示范机构,形成体系化、标准化、全链条的科技成果管理体系。
倪耀明介绍,“零号湾”已被纳入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重点项目。“零号湾”作为承接高校、师生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的载体,成立两年来已吸引400多个创业项目、10家创业机构,获得千万级以上融资企业30余家,创新创业氛围活跃。
此外,闵行将依托航天八院、中船重工、中航民用等军工类科研院所资源,打造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支持建立军转民、民参军双向技术转移机制,建设上海(航天)军民融合创新创业中心,推进民用航空电子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推动军民融合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市科委表示,今后将优先在示范区建设过程先行先试一批改革举措和任务。如探索高校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鼓励高校建立科技成果披露制度,完善成果转化专业服务人员的激励机制,建设上海高校知识产权运营创新中心等。
强化对接构建一张网
闵行今后将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着力构建一张网络,建设多个平台,集聚一批机构,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倪耀明表示,发挥示范区区位优势和虹桥商务区国际资源,以承接国际技术转移为重点,建设以示范区为核心、长三角为主要辐射区的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重点建设全球技术交易成果展示中心、全球重点科技类展会活动中心、国内外优质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跨国技术转移机构集聚中心、技术转移转化一站式服务与交易大厅。
闵行正在与上海交大共建“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依托交大多学科交叉优势打造我国医用机器人技术转化和产业发展基地;支持华东师大与以色列海法大学共建“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打造生物医药、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等创新功能型平台。与上海交大共建“人工智能研究院”,集聚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化领军人才,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示范区的创新应用。
目前,闵行已入驻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华东版权登记大厅、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南部分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闵行分中心三大市级平台机构。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引进和培育一批优秀科技服务机构,支持技术转移机构专业化、市场化发展。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