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吓人!金山一老人肠里长了一条6厘米的“蚯蚓”…

2018-6-13 5:56:30发布104次查看
  近日,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来了一位61岁的金山男患者,
体内竟查出有一条“蚯蚓”,
真是吓死囡囡了!
原来此“蚯蚓”非真正的蚯蚓,
而是大肠里长出的息肉。
大多数息肉呈圆形,椭圆形,
棒槌状,带蒂亚蒂或无蒂,
但是,像蚯蚓状极为罕见。
今年5月中旬,患者因腹泻严重,在金山区中西结合医院进行肠镜检查。根据患者的描述,早在6年前,患者就出现了无明显诱因的腹泻症状,每天约3-4次,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为此来医院进行中药调理,腹泻与便秘症状有所缓解。
结果一周前腹泻加重,门诊医生让其进行肠镜检查。肠镜检查提示结肠多发息肉,病理提示升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大便隐血阳性,建议行息肉摘除术。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患者于5月22日开展无痛结肠镜下行结肠息肉摘除术。通过结肠镜能够看到,镜下距肛门25厘米乙状结肠见一粗蒂息肉,距肛门43厘米降结肠见一长蒂息肉,蚯蚓样,长约6厘米,分别进行息肉摘除后,从肠内拖出,手术顺利完成。
医生提醒:部分大肠息肉会癌变。大肠息肉从发生、发展是一个慢性过程,腺瘤样息肉会有10%转变成大肠癌。因此40岁以上成年人要重视肠镜检查,一旦发现息肉,尤其大于1厘米尽快摘除。
~远离大肠息肉~
1
增加纤维素的摄取
食物中的纤维主要功能是使肠蠕动正常,增加粪便的体积,并减少粪便停留在大肠内的时间。大肠内所存在的粪便,会使细菌活跃,并可能产生致癌物质。当饮食中缺乏纤维,结肠内的粪便会变得干硬,再加上通过速度迟缓,腹壁肌肉变弱,使得排空时间延长,若时间过久,则患结肠息肉的几率就会相对提高。所以要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以稀糊状为佳。
2
减少油脂食物摄取
饮食中油脂,可促使癌细胞生长,还可使正常细胞早期变异,从而演变成肿瘤。无论是动物性脂肪或植物性脂肪,都可尽量减少。食用过多的油脂,尤其动物脂肪,可在小肠内刺激胆酸分泌,肠内胆酸量过高时,易变成致癌物,而助长息肉细胞生长。因此可见,高脂肪的饮食与息肉的发生关系非常密切。
3
滋润清肠道通便饮食
多食用具有清肠热,滋润营养粘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生梨汁、藕汁、芦根汁、芹菜汁、胡萝ト、白萝卜(熟食),苦瓜、茄子、黄瓜、菠菜、卷心菜、蛋黄、苹果、无花果、香蕉、黑芝麻、胡桃肉、白木耳等。
4
饮食宜清淡禁辛辣
不要过多地吃辛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正常人不是说饮食预防就能100%不长,有些和基因有关系。对于家族中有肿瘤的患者,有息肉史的患者,建议每年检查一次肠镜。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隐血阳性,便血患者应尽早到医院检查。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