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杨浦新闻

“海归社工”王秋月:从听不懂一句上海话到与居民打成一片

2016-12-1 0:00:00发布148次查看


摘要

      去年,王秋月被评选为“杨浦区第九批拔尖人才”,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的成就感从何而来?“就是在那些阿姨、老人家推心置腹地与你倾诉时。”




杨浦区延吉七村的老居民李长宏至今还记得,2011年冬天,那时小区北门有个房子在装修,不知道是要派什么用场,只看见一个女同志,背着个双肩包每天跑进跑出。她彬彬有礼,有问必答,后来才知,这个地方就是小区全新的睦邻中心,而这位年轻有干劲的社工叫王秋月。


她从国外留学归来,也将国外的社工文化带到了传统社区。从听不懂一句上海话到与居民打成一片,她带领着一支年轻精干的社工团队,用5年的时间培育出22支居民自治团队。她关注社区中最弱势的群体,成为“流动妈妈”和“打工青年”的知心人。她说:“我会在基层社区扎根下去,只求质不求量地服务社区。”
 




“海归社工”走进老社区





认真倾听居民需求。


      2009年,从国外修读社会工作专业的王秋月随家人来到上海。她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家社会组织中担任社区项目经理。她带领年轻人开展社区服务,为社区生活注入活力。她听不懂一句上海话,却每天和叔叔阿姨们打交道,不厌其烦地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
      延吉新村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小区,36%是老年人。“面对年轻居民就用普通话来交流,对上了年纪的居民,就基本全靠猜。”王秋月乐呵呵地回忆自己第一次敲开居民家大门的经历。在这日积月累的和居民打交道当中,王秋月慢慢地拉近了和居民的距离,建立起对社区的感情。



2011年,王秋月和同事创立了上海延泽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承接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延吉社区第三睦邻中心整体运营管理。“当时睦邻中心的空间已经有了,但是该怎么建设,配套哪些功能和服务还没有明确。”团队做的第一件事,还是深入社区调研。
      300多份问卷发放到居民手中,一次次登门走访在居民间展开,在临时搭建的简易铁皮房里,团队邀约了很多居民来做访谈。那年冬天很冷,王秋月的团队每天都工作到很晚。
 




引导推动社区自治共治





杨浦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