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子图鉴》今夜收官 专访导演程亮:比现实快半拍 做网剧如此创业亦如此
2018-6-13 8:38:26发布73次查看
东方网记者解敏、汪伟秋6月13日报道:“只有头顶上有梧桐树的地方才是上海。”今晚,当红网剧《上海女子图鉴》将放出最后大结局。该剧讲述了小镇姑娘罗海燕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上海,十多年间一路打拼的励志故事。追剧一月有余,女主角罗海燕的最终归属会走向何方,令人牵挂。
《上海女子图鉴》(以下简称“上图”)和此前播出的《北京女子图鉴》(以下简称“北图”)一样,都源于日本网剧《东京女子图鉴》。原作一度掀起话题讨论之后,中国影视方果断购买了版权,并开发出了“北京”和“上海”两个版本。
没有那么绝对 上海女性在职场上的空间更大
截至目前,“上图”在优酷视频平台上的播放量超过6.4亿。与“北图”差不多同时开拍,播放时间也前后衔接。不可避免地,观众会把这两部剧拿来比较。对此导演程亮坦然接受:“当初选择这个题材,正是看中了它的话题性。剧中对职场女性‘欲望’的解析与当前社会关注的话题高度一致。”女主角罗海燕在上海打拼的经历中,逐渐清晰了自己要的是什么,对工作和感情的主动权都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时代在改变,时代的话题也随之改变,创作者想要更“接地气”,就意味着要与普通观众关注的话题产生关系。在电视剧中,能真正反映白领真实生活的职业剧并不多,广告业是个很好的切入口。“以往职场剧的通病,每每涉及到真正的工作场景,要么浮夸不够真实,要么匆匆回避。主要原因可能就是演员和创作者本身并没有做过白领。”而在“上图”里,女主角的扮演者王真儿和主创团队中多人都上过班,有切身体验就是“上图”的优势,他们能更好地展现剧中职业“白骨精”的特质,而观众眼中的“真实感”,可能也正出自于此。
在他看来,“上图”中的女主角没有那么“绝对”。与日本社会阶层的固化相比,上海女性在职场上的表现极为活跃,她们在事业上前行的空间更大,事业和家庭双双斩获的也大有人在。因此也有网友评价:这一回女主终于不用再靠男人上位。对待感情,与不爱任何人的日本版和北京版女主角相比,罗海燕对身边的男人是付出过真情实感的。程亮说,可能由于自己也算是个“体制内”导演,会自觉要求自己的剧“三观”要正,而这一点也和编剧、制片方达成了共识。
以电影的标准制作网剧
与此前《北京女子图鉴》的话题性相比,《上海女子图鉴》显得有些低调。有人说是因为女主角王真儿不像戚薇那么自带流量。在该剧之前,她只在《无证之罪》《记忆大师》等少数几部影片中出演过角色。程亮之所以选择她,正是因为她的非科班出身。
在这部剧之前,程亮在自己的影视作品中所启用的大部分演员都是非职业演员,因为在他们身上可以找到一种“野生的”感觉。程亮评价王真儿的演技,“她整个人的状态与罗海燕这个人物非常吻合”。她的表演很克制,表情很细致,在她身上看不到过分张扬的喜怒哀乐。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王真儿的演技可以称得上是网剧中的一股清流。这种表演方式通常只会使用在电影里。
以电影的标准来拍摄一部网剧,是程亮的自我要求。但从实际效果上来,矛盾还是存在的。在弹幕中被观众屡屡“吐槽”的画面过暗的问题。程亮解释,“把灯光调暗”是导演和制作团队,基于剧情主基调做出的判断。
但是不同的媒介有自己的特性和表现方式。中国观众喜欢亮堂的画面,源于长期以来观众对传统电视剧的固定审美。但这次拍摄团队选择运用更近似于电影的灯光和色彩,也算是一种不小的尝试和挑战。程亮说,如果想要对传统电视剧模式、艺术手段形成突破的话,现在差不多是时候可以发起挑战和冲击了。
至于挑战到什么位置,观众能否接受,之间存在的差异到底有多大,需要作为导演的自己,在摸索中不断调试和平衡。程亮坦言,就网剧而言,是否要把标准定得那么高,这一次的冒进尝试可能或许是步子走得快了些,但也没什么可后悔的。因为观众的欣赏水准也是在不断成长的。如果有一天一不小心拍摄水准落在观众欣赏之后了,那才是真正要被诟病的。
影视创业:先做出“产品”再戴上镣铐也不迟
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成为上影厂导演,再到“墙外开花”投身互联网。早在博客、微博、豆瓣都还没有出现的年代,程亮创办了红极一时的互联网白领社区“都市客”,成为“白骨精”聚集的潮流之地。之后又陆续创办了大巷科技、72人拜师网等一系列互联网创意平台,活跃在新媒体社会化营销领域。
然而在互联网企业中的跌打滚爬让他很快地意识到,学导演的自己终究无法像一个程序员那样掌握这个行业的“底层代码”,那也就意味着决定权并不能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而电影始终是“初恋”,在影视制作的整个周期里,从剧作到拍摄到后期,在每个环节里自己都可以参与,甚至改变局势。这最终让他还是选择回归影视。“创业的实质还是要看你的本心和你所从事的工作有多近。如果是一致的,你的能量会发挥到最大化,如果是相异的,不如趁早放弃。”
随着互联网发展,信息已经完全透明化。对想加入这个行业创业的人来说,眼下或许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代,也是最容易找到钱的好时代。接触过互联网,又最终回到影视行业,经历过才能更清晰地看到其中的异同。程亮认为,互联网企业狼性十足,整个产业都是由资本推动,产品迭代的周期非常快。而文化创意的东西需要时间来铺垫,投资人今天投入的资金可能需要很长的周期才能得到回报。与互联网企业的热钱、快钱相比,影视作品是需要时间来打磨和洗涤的,这其中就需要创作和资本进行交流,逐渐缩小克服这一矛盾。
文化创作者的基因往往决定了这群人通常都缺乏协作性。但是影视制作本身最需要的确是团队协作。而一旦当你决定创业,负责企业运营,大量时间要和财务报表打交道,同样也需要协作,甚至可能为此根本再也没有时间进行创作。“创业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身为创作者同时又是企业经营者,有没有做好准备,来平衡这些矛盾。”
回归影视,程亮也没有放弃和互联网发生关系。2011年创作网络电影《宅男电台》,2014年制作网剧《奇妙世纪》。在《上海女子图鉴》之后,紧接着又会有新的项目即将上马。这一次同样是关于都市人的焦虑,主题将涉及教育问题,播出的形式也将成为“网台同播”,预计将在2个月后开拍。而他个人筹备了3年,剧本修改了11稿的青春悬疑电影《天才游戏》,也入围了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电影项目创投名单,在电影节期间,影片将进入创投阶段,如果顺利的话也将于年内开拍。
创办于2011的啼声影视,于2016年获得pre-a轮融资。程亮说,目前公司处于“不差钱”的状态。因此对资本的需求也并不是那么迫切。“当你与资本协作前进,也就意味着你身上的责任和将与你拿到的钱是对等的,更意味着在速度和钱的体量上对你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资本进入之前,或许并不需要那么早就带着镣铐跳舞,我选择先做出成绩。”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