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6月12日消息:粗糙活计细来做。普陀区长寿路街道在无违居村(街镇)创建过程中,精准施策、用心智取、坚持初心,以一户一策的细致操作和精细管理改变了居民们对拆违工作只是“粗糙”地敲墙封门的刻板印象,总结出一套符合自身属地特点、行之有效的拆违经验。精细化管理最终就是提升居民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精准施策:一户一策,疑难案例重点办
在长寿路街道辖区内,既有一批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石库门旧式里弄,也有面积甚广的工人新村,还有新建成的商品房小区。城管长寿中队拆违组组长袁咏海坦言,上海市区内多种违建形态在长寿都有所分布,存量违建错落参差,情况复杂,工作难度确实很大。
面对如此数量众多、疑难问题突出、情况复杂的存量拆违,要做到及时、有效拆违,袁咏海倍感压力。通过调研走访和分析,他发现,要啃下一个又一个的“硬骨头”,平稳化解其中暗藏的矛盾,明确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是关键。
拆违过程中,有一户居民情况有些特殊。8.7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内蜗居着一家三口人,原有房子仅有一间卧室,为维持正常生活需要,他们私自搭建了厨房间及卫生间。在袁咏海第一次向这户人家上门告知拆违信息时,户主抵触情绪高涨,连房门都不愿意打开。在多次上门了解情况和沟通后,袁咏海发现这家人符合民政方面的某些优惠政策,就主动对接相关部门给他们提供帮助。“见我们真心实意为他们考虑,他们也表示愿意配合拆违。”
无违创建中的精准化施策,使得一批困难群众解开了顾虑重重的“心围”,主动配合到拆违工作之中。精准化施策正是来自街道实行的“一户一策”:拆违前夕,街道将违建情况梳理清晰,对照违建情况统计表,联合居委会、小区物业核查违建信息,完善“一户一表”。随后对每户情况进行分类梳理,了解居民实际情况,做到“一户一策”。如遇“疑难问题”,拆违工作组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关注,“量身定制”合适的计划,让拆违工作如“外科手术”般精准“落刀”。
用心智取:拆违拆掉邻里心墙
拆违工作最难之处就是在于居民的不理解。而在长寿城管中队的办公室里,竟有一面违建当事人送来的锦旗。
普雄路上有两户上下楼老邻居,他们是几十年的老同事、好朋友,子辈们也都自小熟识。可是几年前却因为一个雨棚闹的不可开交。不拆,由于雨棚太高楼上的没法晾衣服;拆了,楼下的要受日晒雨淋之苦。为了这个雨棚,他们不仅成了12345的“常客”,还惊动过派出所。因为这个雨棚涉嫌违章搭建,12345将工单转至城管中队。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们觉得很可惜也很遗憾,几十年的老邻居,闹成这样太不值得!”袁咏海说,他们决定从修复他们的邻里关系入手,先拆心墙再拆违。经过心平气和的商谈讨论后,拆违队员们帮助一楼重新对雨棚进行了设计和改造,降低了高度,大小也缩至许可的范围内。违建整改了,两户人家的“矛盾焦点”也没有了。“和好如初的两户居民对我们工作人员非常感激,就送来了锦旗。我们的工作被理解和认可,也感到很欣慰。”
回归初心:拆违只为更美好生活
无违创建行动在全市拉响“集结号”后,不少市民发现,平时爱逛的市场关停了,早晨上班路上一直买点心的铺子消失了踪影……不少质疑的声音也随之出现。
对于这些市民的不理解,袁咏海说,城市的发展不是横冲直撞,需要有所规划,否则不可能在十分紧张的用地中实现最大价值。违章建筑、违法搭建不仅未将法律法规放在眼里,还影响了市容市貌,甚至涉嫌违法经营。从这个角度来说,拆违有利于维护法律权威,更有利于整顿经营市场,提升规划效率。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长寿路街道在无违创建行动中,第一步就是拆除经营性违建。2016年拆除了澳门路660弄的12户经营性违建,打响了五违四必整治的第一枪。2017年从拆除经营性违建开始,逐步关停了市区内最大的花鸟市场——曹家渡花鸟市场。上个月,又一项“大手笔”拆违工作落下帷幕——亚新生活广场门前的违建乱象消失殆尽。一桩桩实事印证着长寿无违创建的坚实决心。“现在,我们还邀请了社区规划师参与拆违之后的整体规划和小区微更新。让‘拆、建、管、美’不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