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响调圆”龙榆生藏手札展亮相上图 80多封名人手札信件均写给他
2018-6-12 8:03:00发布89次查看
昨天,“字响调圆:龙榆生藏现当代文化名人手札展”在上海图书馆展出。从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到陈寅恪、马一浮、黄宾虹、郭沫若、周作人、俞平伯、沈尹默、钱钟书、徐悲鸿、吴湖帆、夏承焘、丰子恺……这些中国近现代文化名家的80多封手札信件都是写给同一个人——龙榆生。展览展至6月17日。
龙榆生是当代著名学者、词人,其词学研究成绩与夏承焘、唐圭璋并称,其主编的《词学季刊》,编著的《风雨龙吟室词》、《唐宋词格律》等,在学界有着广泛影响。龙榆生早年曾受教于黄侃,后到上海拜朱彊村为师,专事词学研究。1949年以后,龙榆生在陈毅的关怀下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纂,1950年秋改任文管会研究员,1951年调任上海市博物馆编纂、研究员,后转任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1966年11月18日病逝于上海。龙榆生人生经历丰富,他的朋友圈包括诗词界、新闻出版界和学术界。
展览策展人、中国作家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张瑞田介绍,这些手札是继北京展出后第二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在展览中,一封陈毅写给龙榆生的信极为珍贵。这封信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陈毅已担任副总理,龙榆生写信向他询问关于知识分子的政策问题。陈毅在回信中对他进行了宽慰,并提到熊十力及陈寅恪两位大家,信中写道,“爱护长老尊敬读书人为国家民族培养读书种子,此正毛主席基本政策之一……”这封信体现了陈毅对知识分子的关怀和他的文化修养,也是第一次和读者见面。上世纪五十年代,郭沫若写给龙榆生的信在关于诗词创作是用传统方式还是创新方式的问题上,发生了争议。龙榆生主张用古韵,遵循传统格律,郭沫若则主张用适合现代社会的民歌体,这也体现了两种不同创作观点的碰撞。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