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到田子坊 学讲“上海闲话”

2018-6-11 19:14:56发布107次查看

兜兜田子坊
穿过“志成里”,便是一处相对开阔的石库门弄堂。
抬头望,悬着吊兰绿植空中长廊,阳光下更加郁郁葱葱。而万绿丛中又见片片红,给老弄堂添了新诗意,不过片片红色不是鲜花,而是“旗牌”,仔细一看,会不禁念出声……哦,原来这是在“教你讲上海闲话”。
红红的“旗牌”,匠心独运,其上有字有画,画似乎是圆圆的月洞门,透视出江南园林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又似乎告诉你,“吴侬软语”的上海闲话交融着浓浓的吴越江南文化;左边便是“常用吴语字”,一字一解读,一字一风情。
其中,一系列体现弄堂人间烟火的常用字,连起来很有意思。
比如“爿”字,上海话读“be”,(解读:汉语拼音:pán,1.指劈开成片的木柴,竹爿头;2.量词,指商店、田地、工厂等,一爿商店,一爿水田)。
读到此,让人联想到,很早以前石库门弄堂沿街门面还有“柴爿行”,有木劈柴爿、竹片柴爿;还有弄堂里的柴爿叫卖,“花萁柴爿(棉花萁)要伐?”“豆萁柴爿要伐?”(当时石库房有灶头间,专烧柴爿);现在还听到马路上夜排档有“柴爿馄饨”,用柴爿当燃料,很有柴火气。
有了柴爿,可以烧饭,上海人有种家常烹饪法——煮,但上海闲话讲“煠”,读音“sa”而汉语拼音:“yè”,例如“煠毛豆”“白煠蛋”,特别纠正了人们常吃的名菜——“大闸蟹”,应叫“大煠蟹”。
上了菜,还会吃,上海人对用筷子夹,讲是“搛”,读音“jv”而汉语拼音:jiān,如搛肉、搛菜。
吃菜时,也要当心,上海人怕鱼骨头阻塞在喉咙,用一个字“骾”,读音“gang”而汉语拼音:gěng,例如“鱼骨头骾了屋咙头(喉咙)”。还有“烊”字,读音“yàng”,举例“棒冰快要烊落了,快点吃”。
还有很多很平常一直讲,但不易写出来的上海闲话的用字,这里都上了“旗牌”,一边看一边读,一边联想,一边回味,其乐无穷。
田子坊“常用吴语字”空中长廊,仿若一道“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交融的时尚市井风景线。来上海老弄堂,学讲上海闲话吧。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