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研正在进行中。
今天的书记手记,小松请到的是叶榭镇党委书记庄惠明。以往到基层一线调研,往往是政府到村居委“两点一线”居多,走访市民主要局限在逢年过节慰问村居安排的困难群众和党员。此次借着大调研的契机,如何听到不一样的声音?真正了解到市民的实际需求?一起来看看庄惠明怎么做。
多去“遗忘的角落”走走 多和“沉默的少数”聊聊
叶榭镇党委书记庄惠明
以往我到基层一线调研,往往是政府到村居委“两点一线”居多,走访市民主要局限在逢年过节慰问村居安排的困难群众和党员。大调研开始后,按照“四不两直”的要求,我多次到干部不常去的“遗忘的角落”走走,自己找普通村民和困难党员群众等“沉默的少数”聊聊,听到了不少不一样的声音,也切身感受了农民的质朴。
路坏了,不能等等再修
东勤村地处松江、奉贤、闵行三区交界处。在这个村调研时,看到东勤公路有一处路面坑洼现象比较明显。我没有习惯性地打村干部电话,而是问询周边的村民。村民说,因为道路坑洼好几位骑电瓶车的村民差点摔跤,跟村里反映,村里说是河道整治的工程车压坏了路面,现在修的话还会压坏,所以等河道工程结束后一并修路。村民也很质朴的接受了这种安排。
东勤村公路坑洼
回去之后,我立即叫有关部门采取临时措施,对明显的坑洼处进行简易修复,并要求对全镇类似情况要加强巡查,落实快速修复机制。我想,道路已经到了影响市民出行安全的程度了就不能等等再修,应当马上消除危险,待损坏道路的因素消除后再彻底修缮,两者必须并举,因为市民的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
更好的健身设施是中老年农民的新期盼
在走访团结村困难党员老杨时,他坦言自已身患多种慢性病,但政府的医疗救助政策已经蛮到位了,他提的建议是希望在农村多增加一些简易的健身点,方便锻炼身体。而该村北新桥生产队的村民则普遍反映,埭前的道路仅差数十米未与叶榭塘沿河道路打通,希望以步道的形式接通,让村民可以经常到河边散散步、健健身,享受一下水清岸绿的河道风光。此外,我在兴达村调研时遇到的一位村民表示,他和附近的一些中老年人经常在村老年活动室跳跳广场舞,感觉既能健身,又有乐趣,同时也希望老年活动室旁边破损的健身设施能够及时得到维修。
徐姚村健身点
在我看来,随着本地区农民生产方式的转变,中老年农民原来花在耕作、饲养畜禽上的时间已经大幅缩减,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在转变,健身、健康成为他们重要的新需求,政府有责任为农民增添一些健身的空间和设施。
推动困难人员就业,“公”字头单位当带头
在走村入户的过程中,反映大龄无业人员就业困难的意见比较集中。徐姚村的一位中年待业妇女跟我说,之前听说物业公司(镇政府下属单位)招保洁人员,过去一问,才知道只招45岁以下的。企业招工大多也只招年轻人,现在政府的单位也把这类岗位的年龄标准定得这么低,叫我们50岁出头的人到哪里去找工作?
2018年“春风行动”公益性招聘会
了解这一情况后,我专门在党委会上提出了困难人员就业的议题,分管领导坦言当时物业公司招聘保洁员6人,来咨询了解的市民很多,但因为年龄问题,实际只有3人符合条件……最后,大家形成共识,“公”字头单位招聘类似人员年龄至少放宽5岁,政府要为推动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带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