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媒体报道,一位年轻的妈妈从怀孕就开始挑选学区房,引发热议。
在上海某房产交易中心
一位年轻的新任妈妈正在进行房产交易
给孩子买学区房
从怀孕的时候就开始选学区房了
因为她说上海很多学区房要求提前5年
她已经看了60多套房
首先看经济能负担哪个区
大概可以考虑什么学校
这个学校有什么具体招生要求
孩子尚在襁褓,但升学规划已经相当清晰
这个妈妈字里行间还透露
除了买学区房公办校保底
还考虑了这个区的民办学校
哪些全市招生、哪些不是
再根据政策看可以报名哪些学校
两手准备,两手都要硬
自己有这种意识来自父母的影响
当初父母就为送她进重点初中买学区房
其实,买房低龄化不仅在上海
全国很多家庭都在早早打算
从怀孕开始选学区房
刚出生就要排幼儿园
这则视频一出
引起大家争论热议
不少网友表示
果然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线呀!
也得到了很多的认同
只是都想给孩子最好的
奈何没钱
上海的父母们可能更容易感同身受
一些热门学校要求按出生报户口
出生后买学区房可能都晚了
上海妈妈群的氛围就是这样
不得不早点打算
网友直呼——可怕!
前不久,刚被北京关于“学区房”的限制政策刷屏,引发全国性的对学区房话题的讨论。
古有孟母三迁,现有怀孕期选学区房。
在上海,甚至有很多打拼的年轻夫妻,根本不敢想生孩子的事情,因为孩子一旦出生,在哪里上幼儿园?哪里上小学?哪里上初中?条件满不满足?等等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铺天盖地,来势汹汹!
上面这张图,是2016年北清复交在上海高中的录取人数,包括沪上赫赫有名的四大名校、八大金刚。而这些高中的学生,大多是从各区好小学、初中一步一步升上来的。
所以对于家长而言,合理的升学规划,学区房自然成了很重要的一环。单从这一点上看,学区房的确很重要。
也正是如此,所以才有了前面说的,上海妈妈群里,怀孕就开始讨论房子、讨论学校。毫不夸张。
从怀孕开始选学区房,没有最拼只有更拼,是没到起跑线就开始的比拼!
关于现象本身,有很多原因,不做评价。但是学区房一定要注意查看教育局的相关文件、规定,每年都会存在变化,一方面的大政策的更新、户籍年限的要求;另一方面还有学区重新划分的可能。
疯狂的学区房,疯狂的学区房政策。在上海,学区房,入学,不要抓瞎,这几点政策是必须要了解的!
1
入户年限、户口组成、统筹规则
入户年限在上海的公办小学,尤其热门小学要求尤其严格。
入户年限和户口组成,是最基本的统筹门槛,如果不符合学校的招生要求,直接就被拒之门外,等统筹,家长自己可能都不知道会被统筹到哪所学校。
比如,静安区一师附小今年的招生简章中,要求上学的儿童必须是户主或户主直系亲属,父母至少一方在同一个户口内。除此以外,注意了,户口迁入时间要求必须在2年以上!
未满两年,再根据招生情况统筹。像一师附小这样的热门小学,基本上前面的条件一限制,学额就满了。
这里只是用静安区一梯队的热门小学举了一个例子,其他各区各校还有非常具体的要求,比如被称为“最严地段招生”的杨浦区的入门门槛和条件,要求很高划分超细致!
2
上海幼升小“五年一户”,入园“三年一户”
上海有些紧张的区域入学要求是真高!
视频中这位妈妈说的,现在很多学校要求户籍提前5年落进去,其实可能她有些误解,目前上海几乎还没有户籍年限要求5年的,而是说“五年一户”,指5年内一个户籍地址只能有一个孩子入学(二胎除外)。
只要房子5年内,没有人占用这个学额,你按户籍要求1年、2年、3年落户都是可以的!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很多二手房交易,对五年内是否使用过学额,太不明确清晰!
目前,上海有黄浦、徐汇、杨浦、静安等10个区程度或深或浅执行着幼升小“五年一户”: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新房不受该政策限制。这样的政策,主要是为了降低二手房的转手率,从而给学区房降温。也是严格入学门槛。
上海入学压力不仅仅体现在“幼升小”,小学五年,幼儿园三年。除了大家比较熟悉幼升小的“五年一户”政策,还有浦东、闵行、崇明3个区入园竟然还有“3年一户”要求!
其中,浦东、闵行已经实行多年,崇明今年开始纳入《招生细则》。
我们通常讲的“学区房”只是一个民间概念,并非官方。理论上每套房子都是学区房,只是我们形成的某种共识是:“学区房”指对口公办、热门学校的房子。
我们大多数谈到的民办,跟学区房没什么关系,顶多跟房子在哪个区,目标学校是全市招生还是全区招生,能不能报有点关系。
“学区房”存在一定惊喜,比如去年静安两个对口二梯队学校的居委一夜之间划分到某一梯队学校,家长简直兴奋到爆炸;比如对口一些原本不怎么样的学校,办学质量起来了,生源质量提高了,不是学区房也能生生读成“学区房”!
存在惊喜,当然也有不可避免的风险!一方面还是学区变化,虽然动弹小,但根本预测不了;另一方面来自政策动态,尤其是上海、北京这样的风向标城市,学区房政策频出,这就需要密切关注政策走向,并且不要太过执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