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干部队伍活力,长宁区从去年开始开展科级干部跨部门、跨条块、跨领域集中交流,第一批27名科级干部去年9月份开始交流工作,经过9个多月的实践,这项工作推进得咋样了?产生了怎样的效果?今年这项工作又该怎么做?快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科级干部交流”制度吧。
据悉,2017年长宁区探索开展第一批大范围科级干部集中交流工作,10名在同一单位任职满10年的科长和17名青年干部跨条块、跨领域的交流为我们揭晓了谜底——科级干部交流制度成为长宁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头戏,让干部能够“上得来”“下得去”“流得动”,使干部队伍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得到培养。
“科级干部交流,不是一般的、具体化的工作,而是关系到长宁长远发展的一项重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6月7日召开的2018年长宁区科级干部交流集体宣布会上,长宁区委副书记、区长顾洪辉这样讲到。会上还公布了新一批36名科级干部的交流名单,其中,同一单位任职满10年交流的科长6名,中青年干部跨部门任职9名,中青年干部挂职锻炼21名。
为什么要开展科级干部交流工作
长宁区在第十次党代会上,确定了建设创新驱动、时尚活力、绿色宜居的国际精品城区的奋斗目标,这需要全社会、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其中公务员队伍作用发挥的如何,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在公务员队伍中科级干部是中坚力量,改革、发展、创新等任务都要通过科级干部这一中间环节,带领科室同志、协同相关部门把任务一项一项贯彻落实好,把好的建议一项一项收集反馈好。根据全区换届后干部队伍的实际特点,长宁区委提出把加强科级干部交流作为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方面进行细化落实。
开展科级干部交流,不仅可以让干部更好地更新工作理念、发挥经验优势、体现更大作为,而且能让优秀年轻干部,在不同平台、不同环境中墩墩苗、压压土,在实践中摔打磨练,从而为长宁更好的发展储备更多、更优质的人才。
长宁科级干部交流取得的成绩
经过9个多月的实践,科级干部交流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干部队伍得到历练。参与交流的干部普遍反映,通过岗位交流,接触的对象更多了、思考的视野更宽了、干起工作的劲头更足了、自我工作的要求也更高了,纷纷表示岗位交流有感悟、有收获、有提升。
二是更多单位形成共识。通过交流干部的工作实绩,让更多单位感受到干部交流的重要性,从原来的被动、不太愿意到主动参与,积极通过交流、任职或挂职锻炼等方式,将真正优秀的干部队伍放到更广阔的平台上进行培养锻炼。
三是形成面上联动效应。在区委的带动下,各处级单位党委(党组)发挥联动效应,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
今年的科级干部交流工作怎么做?
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科级干部交流工作,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工作主要体现两方面特点。
一是立足“三个拓展”
即由处级后备干部向优秀青年干部拓展
由机关干部向企事业单位干部拓展
由交流任职向挂职锻炼拓展
通过上述交流对象、交流领域、交流方式的拓展,进一步畅通机关、国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渠道,让各类优秀人才在更大范围、更大领域内充分施展才华。
二是着眼“三个聚焦”
即聚焦区委区府重点工作领域
(比如,中博会保障、区委巡察组、城市更新等)
聚焦改革攻坚最前沿等重大发展战略
(比如,国资国企改革、文创产业等)
聚焦为民服务第一线等民生保障项目
(比如,养老事业、垃圾分类等)
通过项目建设带动能力建设,让优秀年轻干部真挂实下、真抓实干、真锤实炼,不断开阔眼界、丰富阅历、提升能力。
顾洪辉在2018年长宁区科级干部交流及宣布会上的讲话中希望,交流干部要珍惜机会、提振精神、主动融入,以严谨细致的精神风貌、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只争朝夕的优良作风,在新岗位上不断提升综合素质,树一流目标、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本次涉及轮岗交流、挂职锻炼人员的单位党委(组)要处理好交流工作与日常工作的关系,做到思想不松、队伍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全区各单位党委(组)要一如既往地加强干部培养,对本单位干部队伍进行科学研判分析,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和内部轮岗,促进更多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作为牵头组织实施的部门要关心好交流和挂职的干部,加强过程跟踪,广泛听取意见,形成干部培养的良好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