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街一巷、一水一河,一草一木、一花一景,不是艺术长廊的缤纷多姿描绘,却是如诗如画的市井田园佳境。数千年的风云激荡,朱泾——一路的风华韵致、一路的春暖花开。
韵味朱泾,醉美画卷。说地理民俗、讲文化礼禅、品人文景致,满是醇酽滋味、尽是诗礼情怀。东汉朱冶俸邑,历千年成城。“万家烟火似都城,元室曾经置大盈。估客往来都满载,至今仍称小临清”,是清代初期朱泾镇规模初具的描绘。
一弯市河穿镇过,两岸绿树流碧翠。明洪武年间建造的古桥——济众桥,是卧跨朱泾市河的斑驳,见证着落照湾的仙霞紫气,是不言不语里的不离不弃。西林街、广福街的幽深小巷里至今仍然留存着部分明清时期的主流建筑和经典民居,粉墙黛瓦,极具江南风韵,是积淀于街角巷落的千年时光的娓娓诉说。
生态绿色幽,群凤来朝仪。朱泾水体、绿地构成完整,生态宜居。花开海上、星辰绿地春色满园,金山体育馆、金山大桥气势磅礴,医院、学校、朱泾名园等……系列建设成果,成为朱泾城镇化建设进程里旧貌换新颜的精彩注解、“颜值”担当。
厚德崇文风尚,文化情致雅然。朱泾,肥沃的民间艺术土壤培育了闻名世界的金山农民画,厚重的文化情怀温润了百姓生活,花灯节、西甜瓜节等文化节庆契合了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往。
得遇其境,尽享其缘。一方水土,自有其灵气与情缘,古朴石巷里迤逦而行,日渐厚重的过往仿若古帛里一幅清远的画:倚金山公园,亭台水榭间尽是历史的回味与追溯;朝东林禅寺,香火不绝,晨钟暮鼓的韵律悠扬间感悟慈航普渡的经韵佛缘。凭栏远眺,市河蜿蜒,旧坊里弄间品味友善邻亲的温情脉脉;傍晚息归,落照映湾,夕辉暮霞间感受水天相映的江泖气息与恬淡闲适。拨棹垂钓、渡人参禅的悠然船子,因缘际会,留朱泾而名传后世;诵读吟唱的柘湖书院,百年传承,育英才而绵延文脉。
广福街
缘之所起,乐享其境。香火禅缘绵延,朝雾晚霞氤氲,茶馆蒸腾淡香,勾勒诗意水乡的朦胧胜境;杨柳低垂,轻舟荡漾,船上桥头的问候,唤醒古镇慵懒闲静;田野碧莹,草地温顺,目光所及,古朴民宿与靓丽名园高低错落,演绎素雅与精致交融的和谐;烟雨迷蒙里的草圣石刻,空灵清远的涪翁钓滩题语,清官奇相,名人辈出,诗书传家的文化润泽,滋养无声,是不需言语的人文意境。
缘境时光,雅享于此。曲水波动,笙箫而起,停伫,赴一场唐、宋、元、明、清的世代邀约。碧水生烟、平波卷絮,无论是细草蒙茸,还是烟柳生枝;无论是秋水涨落,还是檐上落白,彼时、此际,绮光魅影间绻绻千年。倚阑干,观流觞,思连千载。学府吟诵、杏林药香、灯火莹莹、名园静立……水墨与霓虹照映,景致与人文浸润。
憧憧往来,皆是机缘;神思纵逸,尽为胜境;美好生活,享来如此。
(来源:金山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