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和公司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一周,就在上班的路上遭遇交通事故受了伤,他能得到公司赔偿吗”?在今年5月22日蒋庄村公共法律服务点“法语漕堂”上,叶大伯满怀多日的忧虑向前来讲课的漕泾司法所法律宣传志愿者姚品龙提岀了疑问,姚品龙接过叶大伯提岀的问题,在宣讲了《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后说,你儿子如果有充足证据证明是在上班途中岀的交通事故,且自已不负事故的主要责任,就可以享受公司的工伤待遇并获得赔偿。叶大伯听了一番宣讲后如释重负地站起来说,法律送上门真好,我家儿子工伤赔偿有了指望。
这是笔者记录的发生在金山区漕泾镇“法语漕堂”的一个景头。
“法语漕堂”成零距离普法新尝试
据了解,一种集党建、四民服务、法律普及“三门一课堂”取名为“法语漕堂”的零距离普法新尝试,在金山区漕泾镇农村法治中初见成效。去年6月,金山司法局漕泾司法所在14个村(居)的“聚心堂”党建站点和“四民课堂”宅基点基础上同时设立54个法律服务点,今年1月起把学法律用法律为民解忧为宗旨的“法语漕堂”直接开设在法律服务点上村居民家庭,有效畅通了普法的最后一公里。“法语漕堂”由法律工作者围绕农村农民和家庭的利益,把向周边村居民普及法律知识开展法律服务作为“当家产品”,由法律宣传志愿者到“漕语法堂”宣讲相关法律法规,受到了村居民的欢迎。今年上半年已举行15次与村居民“面对面”法律宣讲服务活动,主要宣讲新修改的“宪法”、“反家庭暴力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继承法”、“民间借贷”等10多部法律法规,通过以案说法等生动形象的宣讲,为老百姓解答法律方面的疑难问题,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零距离普法,让百姓感到法在身边
“为‘法语漕堂’上课最大的特点是直面百姓的家庭利益,通过将法、理、情有机结合,通俗易懂地解答法律困惑,并提供专业意见,让百姓感觉法律不再遥远”。多次去“法语漕堂”上课的沈律师如是说。一些村居民家庭利益有了矛盾,他们从过去的习惯性“信访”,转变为“信法”,逐渐形成心中有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增丰村是近年来全镇动迁户最多的村,一户家庭的搬迁涉及家庭利益几代人,错综复杂矛盾多多,一些家庭人员为利益分配争得剑拔弩张。“漕语法堂”开到村民宅基头,有选择性地向村民宣讲“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继承法”等相关法律,渐渐地运用法律调解取代了传统的家长制财产分配模式,至今年5月有191个村民家庭依法签订了家庭财产分配调解协议书,使一个个家庭重归和睦。截止目前,全镇动迁户超过2000户,加上去年开展大规模环境整治,信访矛盾易发多发,但信访总量仍明显下降,调解组织受理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9%。
零距离普法,同滴水穿石,浸润家庭内壁
“家庭暴力是家务事,别人不应该插手,这种观念是家庭暴力普遍存在、得不到遏制的思想根源。在这样观念指导下,邻居听到哭喊、呼救或者打斗,不愿意出面调停;民警接到家庭暴力的报警电话也很无奈”。这是今年4月王松梅律师在前往水库村法律服务点“漕语法堂”授课之前,根据调查摸到的农村家庭暴力行为与根源,深感在农村家庭普及这部2016年3月颁布的年轻“反家庭暴力法”任重道远,肩上的担子可不轻。这次讲课王律师采用启发式进行,她说国家制定“反家庭暴力法”是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请大家对照这个要求谈谈体会,话音刚落,许多学员踊跃发言,有的例举村子里发生的一些家庭暴力行为,家庭成员之间殴打、捆绑、经常性谩骂等方式实施身体、精神等侵害,有的学员说,家庭暴力如不制止,往往让受虐者更加处于弱势,甚至造成婚姻解体,家庭破裂。整个课程几乎成了讨罚家庭暴力的过程,增强了大家对家庭暴力危害性的认识,最后王律师引导听课的村民要关心爱护好自己的家人,做反对家庭暴力的宣传者、践行者和守护者,建好小家庭,维护社会大家庭,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少村民反映,这样的零距离普法真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