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交9号线站点周边存在市容环境问题,小区群租问题整治后回潮情况普遍……距离上海市中心仅30公里的泗泾镇,交通便捷,近年来人口急剧增加,目前常住人口已达到20万,并逐渐形成了商品房小区、老镇街区、农民自建小区、大型居住社区以及高档别墅小区等不同的社区形态。日前,泗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胡民做客松江人民广播电台《城市精细化管理·听民意集民智——市民对话街镇主任、镇长》访谈节目时回应,泗泾的城市管理将更加因地制宜,尽量满足所有居民的需求。
节目中,市民浦小悦反映了轨交9号线泗泾站周围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其实在节目播出前,泗泾镇已经启动了针对轨交站点周边环境的新一轮整治工作。节目播出后,相关部门加快了整治进度。目前,泗泾站周边的硬件改造已基本到位,隔离栏安装完成,与交警沟通后,在易发生事故的轨交站入口处新设立了禁止掉头标识,避免车辆随意掉头导致秩序混乱。轨交站周边新开辟了80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通过协调轨交站、物业等对站点周边非机动车的停放进行规范管理,并组织志愿者引导,原先站点旁绿化带中的自行车停放区域已经基本实现了规范停放。毁坏的绿化已经补绿到位。
眼下,泗泾镇正对周边“黑车”、非法网约车建立一周一次的集中整治机制。初步拟定对首次违法者处罚1万元、对再犯者处罚3万元的严厉措施,形成威慑。今年8月,轨交站点周边将新增高清探头,形成无死角监控,在保障治安的同时,对乱设摊等情况进行管控。加大城管、特保等整治力量投放,在早高峰时段采取车辆限流措施。
5月30日早晨7时30分,轨交9号线突发信号设备故障,泗泾镇辖区内的佘山站和泗泾站受到严重影响,大量乘客滞留站内。8时,由新凯社区居民组成的第一批志愿者赶到现场,主动进行疏导。随后,来自镇党建服务中心、附近居民区等处的百余名志愿者也纷纷加入,给心情焦灼的乘客吃下了一颗定心丸。针对轨交9号线突发事件,泗泾镇制订了紧急处置预案,建立了一支应急处置志愿队伍。
泗泾镇辖区还存在较多群租现象,反复整治后又屡屡回潮,不仅执法成本高,而且给周边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近日,泗泾镇在大调研过程中听取群众及基层干部意见,采取市场引导源头治理的经租模式,实现了业主、租客、市场与社区治理的多方共赢。所谓经租,就是由政府引导,收拢分散在业主手中的空置房源,交给正规公司统一装修,在市场化运作下出租给有需求的青年人才。
在这个过程中,公司按规定管理出租房屋,对出租情况进行登记备案,政府承担监管责任,对违法行为及时整治。这一模式从源头筛选和管理了租客,不仅有效消除了“二房东”类型的群租乱象,也杜绝了因群租带来的安全隐患及社区管理难题。同时,相对统一合理的市场价格,省去了业主对租客的挑选与议价过程。这一模式为社区治理源头管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也得到了群众的支持,泗泾镇计划在全镇范围内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