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感觉越来越穷?

2024-5-27 22:48:42发布5次查看ip:发布人: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gdp已经是世界第二了,虽然人均gdp还是靠后,但在物质上已经比改革开放前有了极大的丰富,而且工资也开始有了很大增加,九十年代末工资还是800到1000左右,而且现在基本再3000左右了,4000到5000是二三线城市普遍的工资,在一线的话基本能上万。但90后特别是95后很多开始工作了的年轻人感受却不一样,感觉越来越穷,甚至生活质量赶不上父辈,这是感觉是否真实?
就现在社会情况而言,不少年轻人的确变穷了,社会地位也不如父辈一代,原因有以下原因。
一、资本(不动产或金钱)资源已被改革开放以来崛起的富有阶层所掌握,最典型的就是房子,有些人几十套房子,而有些人一个月工资一平米都买不起。而更可悲的是,如果知识和劳动技能像电脑文件一样在人之间可以剪切粘贴的话,或者像银行转账一样转移的话,那么劳动的回报会和资本一样的。但劳动能力和知识技能是没办法直接完全毫无损耗的传给下一代,而资本却可以。首富的孩子哪怕5岁继承遗产也是首富,他奋斗的起点是首富。而院士哪怕诺贝尔奖得主的孩子生下来和普通小孩并没有什么区别,他奋斗的起点是家教良好有科学素养的小孩。所有问题就来了,如今的年轻人在毕业之后,第一重铺面而来的压力就是:“阶级能否在代际传承”——自己能否达到和父母同样、或者比父母更高的社会阶层?在资本家的运作下,虽然便宜好用的物品越来越多,但年轻人生活中最大的开销——教育、医疗、住房,却变得越来越贵。孩子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以维持和父辈相当的阶级地位。
二、重要的工作资源(职务或职位)目前都在被4,50岁的人所把握,20多岁的年轻人,无论是初入职场的新职员、工程师,还是仍然在读书的硕士博士生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看起来同样是专业人士,领导的技术不如自己,可他们却不用努力工作就能坐收渔利,而自己却不得不被他们剥削压榨。这个可以拿国内的传统行业---土木,航空,化工,医疗,法律这些行业来举例,重要职位都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左右上大学的长辈。他们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建设红利,逐渐成长为总工、总监、主任医师、合伙人,在某一小块业务里处于垄断地位,有充足的资源。他们还享受着由大学扩招带来的人力资源红利,有充足的技术劳动力。他们留给年轻人仅仅有吃饭和还房贷的钱,盘剥走其他的剩余价值。
三、互联网的发展其实让你更贫穷---互联网和全球化真正的目的是帮助穷困地区的人实现小康吗?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直播平台、问答网站、手机游戏,让人们的联系从以前的一个村,变成了全国,全世界,但是看国内外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集中在一些寡头集团上了就知道所谓的互联网其实只是资本家赚钱的一个工具而已。而全球化帮助富人配置资产,偷税漏税,开拓市场,降低成本,转移工厂,与互联网相辅相成。全球化和互联网让财富剧烈的分化,饼画的是越来越大了,但中产阶级的幸福感却一点也没有提高。
总结来说不是年轻人越来越穷,而是自己的收入水平支撑不起无上限的消费需求。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要怎么做才能摆脱越来越穷的这种状况呢?对于普通人而言,没有太多的资源来挣钱,那么只有在开源节流上下功夫了。
开源:
一、收入单一:现在年轻人都想着多赚钱,但是本职工作不用心,兼职工作又懒得做。本职工作要么是平台,可以带给你机会和资源,要么是金矿,可以升职加薪。但是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年轻人对眼前的工作往往只看到少得可怜的工资,别说找兼职很麻烦且不好赚钱,就连本职工作都懒得加班。
二、工资收入上涨缓慢:现在的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已经非常普遍,也就造成有些人不愿意再去做体力劳动,大家都去争脑力工作,自然竞争大,工资就上不去。
节流:
一、消费升级:中国政府喊了二十年的消费转型,应该可以在九零后这一代就实现了---现在的年轻人苹果出一代换一代。过去大学生大三就要想着怎么找工作,现在大学毕业男女找对象必备---先买车或房,但这样也越来越榨干了年轻人本来不富裕的收入。
二、消费习惯改变:现在消费是时尚,节俭已经彻底被抛弃了。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