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设计师职业发展之路

2024-5-27 14:48:36发布3次查看ip:发布人:
从学校出来,进入社会,我和大家一样,两眼一黑,最感觉强烈的是,学校学的和现实工作的有太多的不同.学校的时候的理想都给残酷的现实给淹没了.几年年下来,也有些感悟,因此把它都写出来,希望对学弟学妹们有用处.
以前我站在台前演讲会有一点小小的紧张,但我一直在挑战自己的非舒适,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演讲机会。如果你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做些什么来突破它,就算空有一身经验,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我们为什么要工作?因为喜欢,有成就感,能赚钱和为了更好生活。
我们每日工作,却也希望能出去走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们需要努力工作,才能有更好生活,可一个月总有三十天不想上班。(笑ing……)比如今天这么冷,有的人会在被窝里度过,有的人听讲座,这就是成长。有句流行语说,我上班就是为了钱,别跟我谈理想,我的理想是不上班!关键词是“钱”、“理想”和“不上班”。
谈钱不伤感情。关于理想,你的理想是否跟老板一致?而不上班的条件是财务自由,是否有人养你?或者是自己开一家公司,也能有不上班的感觉,自己给自己打工,上班的方式不同。
美国曾有机构做过调查,问很多人:当你有钱后,你还想工作吗?八成的人都回答说还希望继续工作,有人说还要成就感和荣誉感。陈光标高调做慈善,虽然会被很多人质疑,但他在切实的做着;又比如小米的雷军,做小米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他四十多岁仍然在努力工作,你说他有钱吗?他不是没钱,但他们这么辛苦,他们是为什么?
我们为什么觉得赚钱重要,是因为还挣扎在温饱线上。所以需要先找到自己职业中阶,让人生中间这段路走得更加坦荡和顺利,脱离开温饱线。
工作的基础目标是钱,高一层是获得荣誉感和价值感,最高的目标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怎么样才能做到努力工作,让自己的努力发挥出真正价值?有重要的两点——建立职业规划意识;掌握沟通技巧。
建立职业规划意识
我们每个人工作的时间非常宝贵,从开始工作到退休,一般都是35到45年,你会在职业金字塔的哪一层?雷军在创建小米的时候是40岁,你离40年还有多少年?你是否要创业?什么时候开始?如果你没有建立良好的职业规划的话,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在职业规划时有三个主要层面:
。设计师的职业属性
。规划职业路径
。选择合适的企业
设计师的职业属性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设计。我个人观点是——设计是价值的提升方式,设计是伪装成艺术的技术。我反对说设计师是感性的,我认为设计师是理性的。如果你认为设计师是感性,设计很难做好。你可以成为艺术家,但不会是好的设计师。
老板和市场来看设计的时候,他们最在乎的是从商业角度,设计会不会带来服务增值和提升转化率。设计师做的所有事情:帮自己创造价值;帮公司、帮社会创造价值。
设计在任何领域都是有价值的。公司找你来是认为你有价值,价值如何体现在于你自己努力,公司交给你一个目标,搭建一个平台。
规划职业路径
很多人在这一步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是确立职业目标、确立目标的路径、善用脑图整理和规划。
因为很少有人会把自己的目标写出来,所以会特别迷茫。
关于确立职业目标,首先要分析目标——了解达到目标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了解产品,了解你想要去的团队。其次是要分析自己——你的现状、优势和不足,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
我曾见过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认为自己年龄大了已经做不动设计了,想做运营或者编辑,我觉得很可惜。我也见过很多毕业的新人,想进入bat,但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能给他们带来什么价值?有大公司里的leader亲口对我说过,喜欢用有两三年工作经验,具备一定经验和设计能力的人。大家都很现实,没有人不现实,如果投过几次简历,没有收到回复的话,你要沉下心来想一下是薪水要多了,还是能力不足,但同时也要了解自己的优势,是有科班出身?还是综合能力很强?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学习能力的评估。兴趣、效率、时间,三者都不能缺。你对设计的兴趣多大?如何来管理你的时间?你的学习效率如何?你是擅长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
什么叫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比如你去网上找材料或者视频,或教程一类,你是不是看着看着就没兴趣?网上有很多教程,但并不系统化,如果你看了很多干货,但依然没有什么提升的话,那你就是一个适合被动式教育的人,需要去个培训班来督促你学习。
如果你的学习能力很强,看视频看教程两三个小时不犯困,学习的目的性很强,那你非常适合自学,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能有很好的提高。
关于职业路径的另一部分,是你要走技术线路,还是管理线路。
技术的目标路径,根据能力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资深;从知名度上看分为无名、被人知道、大牛和大神。
能力方面的提升是努力积累工作经验;在知名度方面的提升,比如我们网站上经常会有设计师发自己的作品,写教程做分享,让更多网友知道他。两个人同时应聘的时候,老板们通常倾向于给知名度较高的设计师更高薪金。
设计师可以选择走一条纵深的技术路线,也可以做设计到某一阶段后,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向管理层发展。公司所需要的设计包罗万象,不仅仅是web/app,也包括运营方面的设计。你可能掌握公司某一方面产品的设计,这是在某一方面的技术纵深路线。
善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整理自己的思路和目标,思维导图的方法不光是pm用,设计师也一定要善于用。因为设计师是需要非常理性的,尤其是我们做ui的。 ▼
你想成为资深的设计师,你就要知道你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当你知道了自己的目标时,其实那目标只是虚的,如何把目标细化?
举个中期职业目标细化的例子 ▼
选择适合的企业这一点同样也很有讲究,这与我们职业匹配度的关系很大。
企业知名度、薪水、职业匹配度的四象限 ▼
在这四个象限里,我们该如何做选择?需要理性的分析自己。你的收入来源在哪里?如果没有什么特别好的选择,那又如何好好干?
设计有几个点,最核心的部分并非规范,而是视觉传达,这是视觉层面。产品层面,又是情感化认知,商业层面就是转化率。但无论你做什么,都这几个点都关联紧密。你做出一个设计时,你的设计是否打动了你的上司。你需要去分析,为什么别人会喜欢,别人的设计里,哪一个点很动人?
你需要把自己的本身工作做好,并且拿出所有业余时间,无论是自学还是报班去学习。只要在一个岗位上还在工作,就可以边工作边去学自己想要掌握的东西。但如果你的工作与设计完全不沾边,又想要做设计,那么就需要放弃一些东西。
选择合适的企业
在这方面,首先需要有针对性的发出每一封简历。我反对海投简历。因为你需要了解应聘企业的基本情况和招聘要求,一家公司的职位要求的每一条,都需要仔细看,并把你的简历和作品集整理得符合这家公司的招聘要求。
其次是要准备好你的网络作品集。这个是你的面试敲门砖。我做过6年设计总监,每年面试很多人,能让我面试的一定是他的作品集过关了,作品是第一关,简历是其次。只要简历ok,就可以让他来面试了,之后再问他几个问题。比如职业敏感度——如何从设计的角度看到自己的作品,从产品的角度看待作品,对设计的认知,对坐班、加班以及与设计不相关的问题等等,最核心的是如何去解释你以前所做过的东西。
掌握沟通技巧
沟通方面有三个主要的部分:
。设计师的视角
。向上和向下沟通
。设计师的责任感
设计师的视角
设计师要尽可能的站在这些抽象层面上沟通 ▼
一个产品想要做好,在用户,界面,产品设计,产品市场规划,用户价值定位,所有环节都是不可缺失的。
向上和向下沟通
向上向下沟通有两个方面——向上下游沟通、向上下级沟通。
向上游沟通:面对产品经理、项目经理沟通,需要强调产品目的,弱化视觉;强调数据,弱化视觉;强调用户体验,弱化动效选择。
向下游沟通:向技术人员,需要明确设计意图,跟进设计效果;注重沟通开发方式,提高开发效率。
向上级沟通:面向ceo,需要阐明能带来什么价值;为设计部门负责;以及还能做些什么。
向下级沟通:面向的是设计师,明确他们的目标职能,留足他们发挥的空间,引导并且培养,奖惩明晰;不断创新并能积极处理问题。
设计师的责任感
设计师的责任感体现在职业敏感度、能对设计负责这两方面。这两点都很重要。
从表层意思看,设计师的职业敏感度体现在当你看到某个东西不那么合理的时候,有没有想去改一改的冲动。比如现在流行redesign,把你觉得不太好的设计重新改一版。
而职业敏感度的深层则表现在你对设计的工作是否有足够热爱,愿意深入去了解它。比如你会不会去做一些工作之外的,与你职业相关的东西。例如ui设计师会花额外时间研究图标,或者给予它们重设计。
热爱是一个很可怕的事,你对一件事有热爱,就会得到某个不可思议的结果。
这些是我搜集的一些新闻,图中的人都是农民,没有学历,但他们都凭借着自身对于机械物理的热爱,自主研发出的一些小型飞行器。▼
只要你有职业敏感度又热爱,企业并不怕培养你,会愿意给你机会。
设计师责任感的另一方面,体现在能对设计负责。
当遇到问题时,人的本能是要逃避的,但作为设计师,对设计负责的表现是,设计师需要知道自己哪里没做好,继而反复改进。
再次是要对设计跟进,并且学会如何去跟进你的设计。在反复修改过程中,找到核心的原因。
设计师的背后有一群指点江山的神并非中国特有,而是全球性问题。 ▼
所以要学会站在一个抽象层面去沟通,如果你说出来的理由专业,你说出来的跟结是可以帮助公司解决问题的,你在这个公司待上半年,就没有人敢给你挑刺了。其实人们也不是想去给你指点,只是每个人都会对设计有些自己的感觉。要让别人感到你的设计目标是与公司的目标是一致的。
比如在外包公司,客户想要找你做设计,但是如果你能站在比设计更高的层面,会知道客户实际上是希望你的设计能改善他们的产品,你需要站在用户根结的需求上。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设计的价值体现在你做了对的东西,而不是做你认为漂亮的东西。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