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10个影响培训计划方案效果的个体因素

2024-5-27 13:00:58发布5次查看ip:发布人:
在各形各色的职业培训计划方案充斥场的今天,人们往往也对各种培训计划方案的效果感到疑惑。习惯上,对于可能的培训计划方案效果,大众往往从课程内容、培训计划方案形式、讲师水平等角度加以考察、评价。然而,从职业心理学来看,培训计划方案效果不仅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也在相当的程度上受内因即受训者自身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有句老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同样的师傅,同样的教法,不同的学徒用功不同,领悟不同,造化也就不同。因此,在接受职业培训计划方案、考察相关效果时,也必须从受训者自身角度着手加以分析。 即便如此,免费教程推荐也要坚守行业的品质,为公司打造独一无二的产品。
培训计划方案是一个互动的双向过程,而不是一个单方面授予的过程。受训者自身的特性,如已有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接受和加工信息的方式,个性特点,处世方式,沟通方式,态度,信念,动机,自信心,认知风格、自我效能、人格等个性心理特点以及人口学因素等等,都会和培训计划方案效果有关。有关专家对这些影响职业培训计划方案效果的个体因素曾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所得到的有益结果是值得在培训计划方案中加以借鉴的。
1.态度
带领中国足球冲出亚洲的米卢有一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足以说明人的态度,对训练的关键作用。对于每个学员,参训的态度不同将直接影响培训计划方案的结果。马斯洛曾说,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态度,是指员工对待外部事物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看法。胡适先生早已有言在先:“种下思想,收获行动;种下行动,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品德;种下品德,收获命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什么样的行动,就有什么样的结果。要想争取新的结果,当然要先改变行动。没有任何药能够"药到病除",行为依旧而结果翻新。因此,培训计划方案一定要鼓励学员改变行为。受训者的态度和培训计划方案后的任务绩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如果培训计划方案方式不当,难以使受训者对培训计划方案内容产生积极的态度,从而影响培训计划方案效果。c(1998)提出培训计划方案者和受训者之间如没有果就培训计划方案的期望结果达成某种一致或者某种契约的话,就不太可能实现培训计划方案的预期结果。
2.信念
信念,表现为个体对事物或理论在情绪上的接纳。培训计划方案中,学员的信念是复杂多样的,这些信念可能是对培训计划方案导师、培训计划方案任务和培训计划方案同伴的,也可能是有关培训计划方案整体声誉的,还可能是各种各样的社会信念,它们都可能对培训计划方案效果产生影响。j(1995)指出,对培训计划方案的总体信念可以预测培训计划方案有效性。
j(1995)在对培训计划方案总体信念是否会影响训练前动机和训练迁移效果的研究中,评估了四个组织层面(包括高层管理者、主管、同事和下属)对学员的社会支持以及学员在工作环境中的任务限制对培训计划方案前动机和培训计划方案迁移效果的影响。研究中,967位经理和主管完成了一个14维度的问卷。lisrel结构方程分析表明,培训计划方案的整体声誉,内源动机和顺从动机、组织承诺以及三种社会支持(下属,主管和高管)可以预测培训计划方案效果。另外,培训计划方案前动机和下属、同事、主管的支持,可以预测学员知觉到的培训计划方案迁移。
如果培训计划方案是以团队为单位的,那么团队领导者的信念比个体信念对培训计划方案绩效的影响更大。m(2000)考察了领导信念和小组互动培训计划方案如何作用于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影响培训计划方案效果。研究中,237个大学生分成79个组,每3人组成坦克排,通过网络参加一个情境真实度低的坦克战游戏。结果显示,领导信念和小组交流过程影响团队绩效;而且,与常规情境相比,新异情境中的团队信念和交流过程能更好地预测绩效。
这些实证结果表明,信念可以影响个体的动机、个体在培训计划方案中的知觉,并可能直接作用于个体的知识结构,影响培训计划方案的迁移效果。对于培训计划方案师而言,了解学员的背景,通过适宜的方法引导学员正确的培训计划方案信念,将会对培训计划方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培训计划方案中,可以要求学员遵守培训计划方案约定、承诺,并向学员介绍有关培训计划方案方法的起源,以此强化学员对培训计划方案的整体信念;还可以安排一些具体的信念引导任务,如专门设计的体验“信任与不信任”的培训计划方案活动中,引导学员突破个人的自我防御,尝试对周围的人包括培训计划方案导师和其他学员建立起信任。
3.动机
动机作为激发或推动有机体去活动的特殊的内部状态,会引导个体在培训计划方案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从而影响培训计划方案的效果。
j(1995)对143名企业被试进行的研究中发现:对计算机培训计划方案的实际预期和乐观的事先预期会对受训者的学习、满意度和训练后反应产生影响。乐观的事先预期会强化训练的成果,而务实的事先预期则会加强训练后的反应。b(2001)在其理论模型中,除了验证自我效能对培训计划方案效果的调节作用之外,也验证了受训者的训练前动机对工作卷入、组织承诺、工作环境的知觉和训练反应以及知识获得之间关系的影响。
在各类职业培训计划方案中,培训计划方案导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员的内心需求,考察他们的受训动机,针对他们的不同需求设计或调整培训计划方案,才能产生更好的培训计划方案..效果。比如,自费和公费参加培训计划方案的人,身为普通员工和位居管理层的受训者,正事业兴旺和刚受到职业挫折的受训者,他们前来参加培训计划方案的动机是不一样的,相应的培训计划方案内容、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培训计划方案中常用的“分享”技术(要求学员与培训计划方案导师和其他学员共同分享感受),就是了解受训者内在需求的一种有益尝试。培训计划方案导师会在每项培训计划方案任务中要求学员进行分享,这种及时性的分享帮助培训计划方案导师更好了解学员在不同培训计划方案阶段的动机,从而实时地调整培训计划方案策略。
4.自信心
p(1999)在培训计划方案研究中发现,即时和延迟学习的效果均可由动机、自信心和学习策略所预测。培训计划方案后工作行为的改变可以通过受训者的学习自信心进行预测。
5.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使思想转化为现实的手段和样式,或者说是人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性思想程序与方法。培训计划方案从本质上讲是思维和认知活动的互动体现。思维方式是一切文化的基础,也是培训计划方案和学习的基础,思维差异也会影响培训计划方案效果。各种文化群体有着人类共同的思维规律,人们彼此才能理解对方的思想,听懂对方的表达。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思维能力的全人类共同性不等于各民族想问题的方式都一样,相反,它们之间可以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叶蜚声、徐通锵,1997∶20),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思维方式及考虑问题的角度上差异则更大,因为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长期受其自身文化氛围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思维方式。甚至是同民族、同地区的人因家庭、教育、生活和人际交往等因素的影响,思维方式也有差异,这反映到培训计划方案中可以发现,同一活动每个学员的反映不同,培训计划方案师的同一态度可能有的学员能接受,有的学员则会抗拒,原因就是培训计划方案师的表现是不是在学员的思维舒适区范围内。每个人都习惯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往往在自己的思维范围内又执著于自己是对的,正像英国哲学家穆勒(jm)在《论自由》一书中曾经说过的那样:“认为人类的生存应当建立在某种或某些方式上是没有道理的。如果一个人具有相当多的常识和经验,他那能显示自我存在的方式就是最好的,不是因为就其方式本身来说是最好的,而是因为那是他自己的方式。”在许多类型的职业培训计划方案中,培训计划方案师在向学员传授培训计划方案理念时,经常会遇到来自受训者思维方式的障碍。
o(2001)认为假设演绎思维水平高的个体可以在没有支持的情况下提高问题解决的技能,而假设演绎思维水平低的个体在有支持的情况下才能提高问题解决的技能,因此必须给假设演绎思维水平低的个体提供足够支持以保证他们从引导性的培训计划方案中更多获益。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