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照片美你就买买买?其实背后还有这些你不知道的真相

2024-5-26 17:43:22发布4次查看ip:发布人:
导语:当今时代发展迅速,社交媒体横行其道,信息更新之快甚至可以颠覆一个人对某件事物的最初印象。且不说用户量强大的instagram,下到较为普通的pinterest搜图网站都在利用图片收藏功能“pin it”实现产品的销售。普通人购物似乎也更偏向于用“视觉”决定一切,在这一趋势下身处幕后的设计师开始逐渐采用美图来吸引顾客。我们难免会提出疑问:这样买到的东西真的会令人满意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改变呢?往前一点看,最初设计院校的学生都怀揣梦想,希望把最好的设计呈现给大众。当然了,一开始靠的都是独特的创想和思路。不过放到现实,回看美国版设计师选拔真人秀《天桥风云》就能知悉,很多比赛的主题或多或少都会与合作方的意向挂钩,销售对象、价格定位等客观因素都会给设计师定下条条框框。如果设计师嫌时装太过商业化,依旧我行我素,那一般会被淘汰出局。
就像主持人在每场比赛开头说的那样:one day you are in, and the next day you are out. 慢慢地社会的环境对设计师的想法就产生了影响,逐渐抛弃服装本身的立体感,转而追求精修图片带来的快速销售。面对这样的现象,首先咱们不能慌,要究其根源,还得先了解什么是二维性。
二维性的“前世今生”
如今的服装从设计到展示再到销售都逃不开网络的助力,这势必要牵扯到二维性的问题。什么是二维性?诸位不必望而却步,其实简单来说,一二三维就相当于线、面和空间,二维则可以认为是平面的代名词。
如果要追根溯源,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短袍等具备二维服饰特征的雏形。
翻看中国最早的工艺学著作《考工记》,里头说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可见古代人都已明白设计不是光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孤立活动,而是要结合各方因素,综合考虑,才能达到天人合一。不过毕竟时过境迁,现代生活下显然要纳入更多考量,比如我们前文提到的设计师为商业目等硬性指标做出的”妥协“,这都会对最终的成衣产生影响,我们买到的和设计师最初构想的可能相差千里。
而现代的二维性更多地是指照片上呈现出的平面效果,电商、社交媒体、甚至朋友圈通过发布图片来展示最新服饰已经变成新型的销售方式。我们在视觉上得到享受了,自然激起购买的欲望。但现实往往很容易打脸,网络上充斥大量买家秀和卖家秀的例子就是教训。不由得让人想起距离产生美这句话,经过加工处理的图片早就掩盖了细节缺陷,褶皱被烫平,色调被重调,你看不出面料的优劣,仅凭高颜值模特的示范就乖乖掏钱。
设计师和买手的“恩怨情仇”
整个服装产业就是一条链,多个端口将设计师、供应商、买手等角色相连,而设计端和销售端总是处于对立面,时常产生矛盾。我们浏览购物网站时不难发现,每季甚至每周每日都会更新相应的型录或是附带商品的穿搭建议,其实那些单品都是经过买手挑选之后才上架的。虽然设计师的最终目的也是希望能让产品的销售量最大化,但是有时候设计师不愿意自己的想法被改变,这就有可能导致作品脱离市场需求,买手便不去采购。即便消费者个人很欣赏他,也不一定能买得到该设计师的作品。
定期对网站各单品销售量的统计也能帮助买手决定下一季度的采购量,所以消费者偏爱买哪些,哪类单品搜索率高,都会成为接下来采购的重点。而影响这些数据的因素大多来自平面照片拍摄效果,模特是谁、打光角度、妆容、滤镜…消费者能在一瞬间决定是否要点击查看。所以我们很可能在无形中助长了二维照片的风靡呢…
买手之后也会将这些情况反映给设计师,他们再对设计进行调整或者直接作废。
群众心理的“大势所趋”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写到群众心理的特点,或许有助于我们分析时下普通人的消费方式。他表示当一群人组成群体的时候(不管他们的生活方式、职业、性格或智力相同还是不同),都会获得一种集体心理,容易受到暗示和轻信。
所以除却买手的影响之外,心理因素更加不能忽视。明星博主随手po一张照片背后可能都隐藏着巨大的商机,数目庞大的粉丝团只要进行点赞转发就能形成规模效应。哪怕你原来对这件单品无感,但是随着众人的口耳相传,慢慢地心理状态就会发生扭转,过程中顺带拉上几位路人转粉,影响就更大了,这一切尽在品牌的掌控之中。
另外现代人生活节奏普遍偏快,普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很少有时间到实体店购物,这助长了网络平台的销售。网购不仅能节约时间,还能在心理上减少负罪感。而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方式的普及让人们不需要再使用存在感强烈的现金,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的购买量。
相信逛某宝网站的人群不小,以往买东西全凭商品评论里买家晒的照片来判定优劣,现在这一神技或许不管用了。曾经有新闻曝光店主为了给买家进行“心理引导”,特地花钱雇模特拍摄买家秀,不得不说照片真是照骗。
不过群众也不是瞎子,或许正因为存在越来越多的骗局,消费者变得越来越聪明,除了学会鉴别p图痕迹之外还会自行百度搜索面料知识等方式降低被骗的风险。这听起来好气又好笑,好像也有点被逼无奈的感觉呢。其实社交网络同样是把双刃剑,一端是光鲜亮丽,另一端则险象环生。别忘了媒体电商强大的评论功能,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群众很可能会集体一边倒,到那时各方苦心经营的“皮囊“就会瞬间崩塌。
设计师们可能要抱怨了,那该怎么办?很简单,别一味躲在幕后埋头做设计,走到舞台上来听听观众的意见,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相关的团队则要从长期利益考虑,不要贪图一时名气放松了本该严抓的质量关。老话说得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个设计师要找到真正的出路,少不了多方的配合,适当的“退让“并不见得就是坏事。
作为普通消费者,该擦亮双眼,不要轻易被购物网站或平面媒体的美图唬弄。尽可能到实体店去亲自试穿,触摸面料。如果非要网购,倒可以多做搜索,大范围排查下总有那么一两张漏网之鱼。不过说到底还是需要多做积累,要是对品牌、设计、行业有更多的了解,自然没那么好骗。
冷眼奢华观察站 | luxureport
唯物质主义精神家园,中国第一个用谷歌眼镜采访的自媒体
在微信上搜索 iluxureport,与主页君一起冷眼奢华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