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不会赚钱”的戴老板、圆了群众致富梦

2024-5-26 5:49:43发布4次查看ip:发布人:
“不会赚钱”的戴老板、圆了群众致富梦
——记雨碌乡陡红村监督委员会主任、县人大代表戴增万
珠江网讯(通讯员 付文飞)8月初,来到会泽县雨碌乡陡红村的辣椒种植基地里,一眼便看到40岁出头的戴增万正在带领群众种植辣椒、魔芋等特色农作物。中等个子、黝黑的面孔、偏瘦的身材,显得十分坚毅,偶尔漏出淳朴的笑容,他敢想敢干,先后烤过酒、跑过运输、种过烟,更是出名的养猪老板,头脑灵活的他是全村的名人,群众眼里的戴老板,十里八村闻名的产业带头人。作为陡红村监督委员会主任的他也是群众心里务实的村干部、作为县人大代表的他更是群众身边敢说真话的代言人。常言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着村干部。
毅然回村谋发展
1996年,不太安分的他鼓足勇气向亲戚朋友们借钱、向银行贷款买了他人生的第一辆车——一辆大货车。然后加入了搞货运的行列,虽然辛苦但收入也还客观,每月纯收入也有5000元左右,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2008年。父母年迈、子女面临上学,为人子、为人父的他有了回乡发展并照顾老人孩子的想法。就在这时村里组长换届了,他抱着试试的心态回家参与竞选,结果群众们一致认为他见识广、为人又踏实,所以大家都选举他为祠堂小组的组长。
回家后他并没有闲着,而是积极与群众一起谋划如何发展、如何脱贫致富。他开始了他回乡后的第一份产业——养殖母猪,每年养殖10多头母猪,但是一年下来也只有3万多块钱的收入,比起以前跑运输的收入,截然两回事儿。加之,养殖母猪这产业无法带动群众参与。于是他调转船头,养殖不行,那就充分利用自己家乡的土地、气候等自然优势,发展种植业。从2012年开始,他就在村里以每亩300元的租金,向群众手里租过闲置的土地,发展烤烟种植,到2013年的时候种植规模就达到了200亩,很多群众也看到了效益也纷纷开始发展烤烟种植,他每年也需要大量的务工人员,单是2014年他的累计用工量就达到了2000多个,村里闲置的土地有了租金,村里的群众到烤烟基地里务工又获得劳动报酬,他的行动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逐渐成了乡亲们眼里的“戴老板”。
扛起重担加油干
2014年,这是他人生的又一转折点。这一年正值村委会干部换届,为人正直、处事公道、待人和善的他顺利高票当选为村监督委员会主任。
当了监委会主任后的他,自知这和以前当组长完全是两回事,而且全村还有那多群众在困难中挣扎,别人眼里“高升”的他,理应感到开心了,但是他的眉头更加紧锁了。
面对传统的烤烟种植业,虽然操作简单、群众便宜接受;但是长此以往并非是啥好路子,还必须得另谋出路。此时正值国家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产业发展就变得更加重要了,还有政策鼓励群众创业,他带领群众创业的信心就更加坚定了。
他发现,烤烟采收后,大量土地闲置着,太浪费了。于是他积极联系“雨碌乡成富腌菜厂”签订青菜收购合同,在他的200亩土地上种起了粉杆青菜,每亩4吨的产量,以每公斤0.5元的价格卖到腌菜厂,每亩便可收入2000元,除了人工工资还剩1000多元。30多户群众看到了这样的收入也积极参与了粉杆青菜种植,他则负责技术指导和销售。
2017年,他当选为县人大代表,这让他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积极谋划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同时也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积极建言献策,最让他操心的当属陡红村至田坝组的道路了,这条路关乎着全村200多户群众的出行问题,以及道路沿线还有上千亩的土地。他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修建此路的建议,获得了县乡两级的高度重视,也获得了驻村单位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资金修通了陡红至田坝小组的道路,极大地便利了群众的出行和农产品的运输。
自己不赚群众富
他不断总结探索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传统的烤烟种植业发展越来越不景气,投入大、产出底。于是他积极引进种植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花卉种植、蔬菜种植,先后引导30余户群众发展蔬菜及花卉种植,。
同时,他积极谋划新的特色产业,在全乡范围内率先带领群众发展魔芋、山药等特色种植以及白芨等中药种植,先后带领群众在陡红建起30亩的山药种植基地、20亩的魔芋种植基地,40余亩的白芨种植基地。通过这些年的不断努力,他的产业面不断扩大,带领越来越多的群众发展起特色产业,也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到种植基地里务工。
但是,产业越做越大、带领群众越来越多的他却越来越不会赚钱了。从2016年开始就发展山药种植,每年30亩山药光是种苗就投入了9000多元,人工成本、土地租金等又花了23000多元,每年产的山药只能卖35000多元,除去成本费最终只赚了3000多元,基本上就是赔钱赚吆喝。
2017年他缩小烤烟烤烟种植面积,全身心发展魔芋、白芨等种植业,这些都都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产业,一年的用工量就达到3000余个,人工工资就花费了20多万元。自己全年的收入也就40万元左右,除了地租、农资等费用他一年的收入也就不足5万元了。
问他为什么不赚钱还要接着干,他说:“我们村的群众很多都还在很困难,有的还在连贫困的帽子都没摘掉,又没啥支柱产业,务工就是很多群众的经济来源,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极大地便利了群众务工,我自己只要不亏本就行”。
据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开香介绍“自己和丈夫两人因为要照顾生病的老人和上学的孩子,无法外出打工,就利用空闲时间来基地务工,每天能获得80元的收入,一个月下来也有2000多块钱,通过务工收入计划年底建个新房子”。
担子越来越重的戴老板,产业越做越大、名气也越来越大,成了名副其实的戴老板,钱却越赚越少也是名副其实的不会赚钱的戴老板。
目前,他与村“三委”干部、驻村工作队正全力投入精准扶贫和村委会其他工作中,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计划带领乡亲们成立一个种植合作社,一如既往地带领陡红村的乡亲们发展经济,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让大家都过上富裕的生活。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