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古代建筑工程的质量为何那么好?

2024-5-26 1:09:28发布4次查看ip:发布人:
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考工记》,记载一系列生产管理和营建的规范要求,叫“程式”,用于指导匠人实际操作。还有专门的部门和官员来管理,隋唐时期,在尚书省加设工部,工部郎中掌城池土木之程式。
《考工记》
到了北宋,编订了建筑施工的标准化文件集《筑城法式》,收集了当时关于城池建筑、堤坝、水闸等的技术、工具、材料和工时等方面的规定。南宋时建筑工程“程式”更不得了,出现了著名的《营造法式》和《木经》。
古代建筑
明代《大明律》、清代《大清律例》都有《工律》篇,那是针对工程建筑方面的法律,列出了对非法营造、虚费工力、采取木石不堪用、造作低劣等方面非常具体的刑法规定,轻者打板子、给徒刑,重者处死。
《大清律例》
公元1621年,明朝朱常瀛被封为桂王,封地在衡州,就是现在的衡阳,为此要建桂王府,是一个大工程,
按明朝制度,修造藩王府,由内官监掌印太监主管,由他派手下太监去监督工程。这时内宫里一个叫黄用的太监花了五万两银子行贿,弄到了监造的美差。
古代藩王府
到了第二年三月初三,衡州连阵大雨,桂王梳洗时忽闻“如雷震响”,王府的正殿居然轰然垮塌了,六名宫女被埋在瓦砾之下。桂王愤气不已,将此事上奏崇祯皇帝。
皇帝派人调查,原来黄用等人为了多捞工程款,工程建设十分潦草,地基没有夯实,墙脚根基浅薄,石料之内,用竹条、松枝与河沙充数,梁柱所用木材,竟然有低价买来的朽木,完全不符合“程式”。于是将黄用等人拉出去问斩,再批银子重建。
崇祯皇帝
“物勒工名”,中国古代又一质检完善制度,我们现在叫“质量追溯制”,工匠必须把名字刻在自己所造的物品上,以示“背书”,担保质量。从一件商品的“工名”,可以追溯到制作商、制作者等诸多信息。
“物勒工名”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