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健康管理产业快速发展 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

2024-5-25 18:01:58发布6次查看ip:发布人:
随着“健康中国2030”目标提出,健康管理产业将更加蓬勃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健康管理产业发展的引导和管理,对保全面推进健康管理产业的进步,提升全面健康素质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1、国内外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趋势产业发展潜力较好,带来巨大产业效益
健康管理理念源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健康保险”经营模式,随后许多国家积极效仿和实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回报,也促进了整个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物联网发展、健康危险因素增多及生活方式疾病增多等影响,健康管理产业将具有巨大的社会和市场需求。2009—2014年,我国健康管理市场规模以年均5.6%的速度增长,2014年市场规模达到达到96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以上,预计2020年我国健康管理服务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以上。
健康管理理念转变,奠定独特产业方向
活在昨天的人失去过去,活在明天的人失去未来,活在今天的人拥有过去和未来。随着健康管理学科及产业的发展,其服务功能将由原有的单纯健康体检服务向集团化、专业化及服务个性化等方面发展,其服务理念将实现由疾病防治到整体健康评估的转变。同时,中医理念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广阔,与慢性病管理、体质辨别等健康管理的理念相契合,对健康本质理解的深化及其系统评估带来重要支撑,也将成为我国健康管理产业发展的重要特色。
大数据助力大健康,注入新兴发展动力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可穿戴设备等为健康管理的发展带来推动力,为开展健康管理的长期监测,更准确地进行个性化的健康评估和干预奠定基础,对创新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提供更便捷路径。传统的健康管理体系正随着“互联网+健康管理”的时代来临发生转变,由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驱动的健康管理将会逐渐成熟并逐步探索出新的服务模式。同时,健康管理数据资源将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也将为健康管理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商业保险积极参与,提供重要产业支撑
目前,健康管理已成为商业健康险业务拓展的重要领域,我国大多数商业保险公司均已初步建立了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结合的经营体系,“健康保险+健康管理”的保险业务模式不断升温。健康保险将在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提供重要的外部支撑,以满足民众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其既可促进健康保险业的发展,也可促进整个健康管理产业的快速发展,最终形成保险、个人、政府、社会的多方共赢局面。
2、我国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情况
我国健康管理产业在近10年来取得较快发展,部分综合医院、疾控中心、民营医院及相继成立体检科(中心),各级民营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培训机构、管理机构相继成立发展,并形成了体检中心、健康咨询公司、健康管理公司等形式的机构。健康管理的从业人员也随之增加,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各级各类健康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体检快速增长和普及,自费或高端体检人群不断增加,健康管理的覆盖对象不断拓展。2005年“健康管理师”正式成为新职业,2007年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颁布,我国健康管理行业各项政策和行业标准也不断完善。同时,我国健康管理在学科体系、产业实践、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较快发展,健康管理学历教育逐渐拓展,相关研究和服务机构对健康管理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随着“健康中国”“健康2030”理念的提出,健康管理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机遇,健康管理将步人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在科研与技术发展、人才培养、服务模式与理念、管理服务上将快步发展。
3、我国健康管理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产业基础及供给能力低,健康管理的产业链不全
当前我国健康管理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在健康管理服务内容、服务人才、服务模式、服务专业化和服务管理等方面仍比较单一。健康管理专业队伍匮乏,绝大多数健康管理机构缺乏既有健康管理知识背景又有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健康管理服务的技术设备、手段匮乏,缺少关键适宜技术,服务存在低层次、不规范、不专业等问题;健康管理教育培训体系、科研创新体系、服务衔接体系尚未完善,在科学的健康评估能力、完整的网络支持平台、业务合作扶持等方面都还存在不足。包括政府、学术界、企业、医疗保险、居民和健康管理组织共同衔接的全社会健康管理产业链尚不完整。
健康管理机构良莠不齐,公众认知和接受度不高
健康管理行业缺少机构建设的行业标准与规范,健康管理机构良莠混杂,在规模、人员、服务质量上参差不齐,有名无实的机构普遍存在;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单一,大部分健康管理机构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某一环节,服务内容有限且缺乏个体化差异,开展系统的健康管理服务的机构极少;健康管理的社会认知和接受度不高。健康管理消费理念尚未引起广泛重视,公众对健康管理的需求大但认知不足,健康管理服务的接受度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健康管理的信誉度较低。有影响力的健康管理相关大型品牌服务机构较少,部分机构过度体检、以免费体检为饵推销各种产品等,造成健康管理声誉较低。
产业发展模式有待改进,学科理论体系研究不足
健康管理相关机构的科研与学术研究基础薄弱,对健康管理关键适宜技术的集成创新应用不够,服务模式与路径陈旧,存在技术标准与规范缺乏统一、信息综合利用能力差等问题。健康管理机构对健康管理理念缺乏统一认识,未充分体现出健康管理应有的发展思路和运作模式。健康管理的发展规模、发展模式、发展特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严重不足,对整个健康管理产业的学术支撑不够,健康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不足。
相应规范和机制不健全,发展环境尚待继续优化
健康管理的整体行业标准与规范尚不统一,健康评估、鉴定与管理的技术标准研究相对滞后;健康信息数据管理不统一,各健康服务部门数据采集的内容不一,健康数据很难实现共享,信息利用价值低,需要打造若干统一的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健康管理的行业协会、学会组织的作用尚需加强,与现行的医疗卫生政策与体系存在诸多衔接不良,亟待理顺健康管理产业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系。
健康管理支付机制不畅,服务的公平性相对较差
健康管理与保险业未形成良好的融合,健康管理消费主要还是以个人支付和企事业单位福利为主,对医疗保险的利用程度和效率不高;健康管理的服务覆盖面较窄,健康管理公司主要依靠中高端客户或部分企事业单位,消费群体覆盖面小,造成健康管理服务上的公平性相对较差;基本健康管理服务未全面落实。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没有系统的健康管理工作流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健康管理功能未完全体现。
4、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策略思考
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应进一步优化健康管理产业的相关政策体制及机制,建立系统的、完整的健康管理产业综合体系,推动互联网技术与健康管理服务融合,进一步增强学科、人才要素优势,培育有利于健康管理产业发展的全民健康文化氛围,创新健康管理服务的相关支付机制,提高健康管理服务的公平性,充分挖掘中医在健康管理服务中的服务潜力,以此推动我国健康管理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实现健康产业的整体升级。
优化产业发展保障机制
出台健康管理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规范健康管理服务行业标准,严格准人管理,以保证健康管理产业发展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加快研究和建立健康管理的评价体系。包括对健康管理服务的设计、技术手段及运营方式等;进一步优化促进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发展的优惠产业政策。在产业发展初期,可在税收、土地、财政等方面对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促进各种资本进入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形成产业带动效应;创新卫生、工商、发改、经贸等行政管理部门的联动管理机制。进一步转变思维,落实分工协作机制,实现对健康管理产业的最优管理。
完善产业发展综合体系
健全健康管理“四级”网络服务平台。依托大型综合医院的资源和龙头优势,带动基层卫生服务的健康管理服务能力提升,鼓励基层健康管理机构与保险机构、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开展合作;建立健康管理机构服务升级引导平台。促进健康管理与医疗卫生服务内容的有效衔接,引导专业健康体检机构向全面的健康管理机构发展或形成专病健康管理中心,引进健康管理新模式、实现向服务升级、市场转型;探索建立区域性健康管理发展平台。加快健康管理服务的集团化发展,集中资源优势建立一批省级健康管理区域中心;建立养生产业与健康管理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促进健康管理、休闲、度假、养生保健有机的结合,打造“健康管理+养生保健”的服务特色。
发展互联网+健康管理新模式
大力推广可穿戴设备、移动app的普及。发挥其在健康体检和生活习惯调查、健康评估和风险分析、健康管理计划制定等的优势和作用;大力鼓励健康管理信息挖掘和技术研发。鼓励相关科研机构和健康管理机构对健康数据进行技术开发,发挥健康管理信息在疾病和行为趋势预测等方面的优势;建立健康管理大数据共享合作机制。统一数据共享,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体检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打造一批健康管理的网络品牌。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电子档案客户端建立、健康风险的评估、健康促进方案的制订、健康干预系统、效果追踪反馈等健康管理服务的网络优质服务;加强健康数据监管和免数据滥用和恶意传播。
爱托优一站式服务,五分钟左右检测33大类6700项数据,准确率达90%以上,提前5—10年的早期健康风险预警。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