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商业模式为了阻止竞争对手,滴滴设计了哪些壁垒?

2024-5-25 16:18:36发布5次查看ip:发布人:
过去几周,最热门的商业新闻当属美团和滴滴开战。
美团打车在3月21日进入上海市场,然后号称只用了十天,就拿下了30%的市场份额。作为还击,一直奉行专注策略的滴滴,也决定上线自己的外卖业务。
程维和王兴都是科技公司小巨头中的佼佼者。但是你会发现当他们面对竞争时,采用的还是最常见的报复策略:如果你胆敢进入我的领域,那么我也要重兵进入你的领域,迫使你付出更大的代价,把你原本打算盈利的业务逼到遥遥无期。
当然,市场上有一个新的玩家进来,总是好事。即使是对滴滴而言,一个真正强有力的对手,也可以让它摆脱一直困扰它的关于垄断的指责。只不过,因为现在竞争的架势,仍然是一上来就花钱补贴用户和补贴乘客,所以,滴滴的大规模盈利计划,必然也要推迟。
不过,我们今天想谈的不是这些,而是:滴滴的壁垒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不断有公司要进入它的领域?
其实前两年优步流年不利的时候,关于优步的壁垒的讨论已经很多。这些讨论中的很多,都适用于对滴滴的讨论。
比如,优步和滴滴提供的,更像是一种本地化服务,因此,它们不具备跨地区的网络效应。也就是说,一家本地公司,是完全有能力在一个地区市场,挑战优步和滴滴这样的巨头。因为单个城市,比如北京的司机和乘客,很难对另一个城市,比如上海有什么帮助。这就跟像微信、facebook这样的公司差别很大。
再比如,优步和滴滴提供的,是一种标准化的无差异的服务,也就是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用硅谷投资大佬彼得·蒂尔的话说:在一个城市里,有五百种房子的公司,总是能战胜只有五十种房子的公司,因为用户需要这种不同;但是,一家有五百辆车的公司,就会面临只有五十辆车的公司的竞争,因为所有的车都一样。
在这两方面优步和滴滴都不像另一家总是被拿出来做对比的公司爱彼迎。爱彼迎虽然早期的增长速度不如优步,但是却具备了跨地区的网络效应,提供的也是高度差异化的产品。
切换到滴滴身上,滴滴的壁垒究竟是什么?这家公司真的有那么不堪一击吗?答案显然不是,不然这家公司也走不到今天,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
滴滴拥有一些显而易见的壁垒。
首先是资本。无论你怎么想,拥有很多钱,在任何竞争时刻都是一个优势。根据公开的报道,滴滴手中至少持有140亿美元的现金。而且,它的融资通道仍然畅通。滴滴不久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100亿资产支持证券即是一个例子。手中握有足够多的钱,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资本。这证明你有足够的子弹来打仗。
其次是牌照。这是滴滴作为市场先行者享有的优势。包括滴滴在内的公司,开始做网约车业务时,这一领域仍然还是一个监管的模糊地带。我曾经听一位网约车领域的创业者提到过,当时监管的态度是:不管就是最大的支持。但现在显然不是这样了。美团打车每进入一个城市,都需要去跟当地的监管部门申请牌照。
美团的一个高管说,每个城市的政府总体上对美团打车还是持欢迎态度。但是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还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和沟通。
除了这两点之外,滴滴认为自己过去一直在提倡的“安全、体验、效率”可以视为他们构建的壁垒。
把安全、体验、效率换个角度看,就是品牌和技术。
在品牌端,从目前媒体上,乘客和司机的反应来看,显然滴滴的品牌并没有构成壁垒。在同时缺乏网络效应的前提下,乘客和司机很容易因为竞争对手的补贴而迅速转换到另一个打车平台。这也是为什么美团打车能够在上海迅速拿走三成市场份额的原因。
当然,在面对城市政府、汽车制造商这些大的合作伙伴时,滴滴应该会有一些品牌上的优势。滴滴已经在跟一些城市政府合作,帮助这些城市优化当地的交通;包括滴滴同汽车制造商合作,希望制造专门为共享出行量身定制的车,以及滴滴跟合作伙伴一起铺设充电桩网络等。这些合作都是在一家公司的体量已经足够大的情况下,更有优势完成的。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技术。在去年年底,滴滴总裁柳青在开内部会议时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底我们的竞争壁垒在哪里?如果老是有另外一个人能够杀进来,你的竞争壁垒到底是什么?”
她给出的回答是:最核心的壁垒一定是大家都在谈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比如滴滴会把北京画成一个一个的六边形小格子。然后积累这些小格子里的出行数据,下雨天、晴天、高峰期、平峰期、工作日、周末,以及这些人出来之后去哪里。然后根据这些数据,滴滴依靠算法来做预判,每一个地方大概有多少人有出行需求。按照柳青的说法,滴滴的技术已经可以做到,提前15分钟预判,并且达到85%~90%的准确率。
除此之外,还有拼车的算法。系统必须能够告诉司机,是不是有人要上车、在哪里上车,这会决定司机的路线选择。
滴滴在过去的两年时间内,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在技术上,包括钱,包括在硅谷设立研发中心。
柳青说:“如果今天还有一家竞争对手进来,能提供同样的服务,而且是长期的,不是短期地给一些补贴带来的这些体验差异的话,我们就认为这个对手值得重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还是自信的。”
“技术是否能成为壁垒?”——这个问题在美团打车方面则有不同的解读。美团打车高管认为:技术的确是壁垒,但是这些壁垒对于大的互联网公司而言,并不存在。大互联网公司本身一直都在积累技术。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包括神州、曹操等网约车公司的声势,都没有美团打车这么大的原因之一。也是网约车现在都是大玩家入场的原因之一。
总之,现在到了考验滴滴构建的竞争壁垒的时刻。除了钱和牌照,滴滴需要证明,在合并了优步中国之后,它并没有像很多批评者指责的那样,躺下来享受垄断的红利。而是,真的通过在技术上的投入和管理上的优化,建立起了自己的竞争优势。
>一家店只卖大米,开在爱马仕隔壁,还日销2000单,你服不服?
>查理 · 芒格如何理解企业的“护城河”?
>继马云、丁磊养猪之后,马化腾宣布要养鹅?其实背后另有深意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