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大河网扶贫蹲点日记:河南村种粮大户蔡文水 致富不忘乡亲

2024-5-25 9:15:42发布5次查看ip:发布人:
【编者按】把新闻情怀融进脱贫大文章。6月14日上午,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举行“脱贫攻坚记者蹲点”采访活动出发仪式,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25名(组)记者将深入全省25个贫困村,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用饱含深情的新闻报道记录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当天下午,大河网3名记者分别奔赴濮阳市范县陈庄乡韩徐庄、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史岗村和驻马店市泌阳县马谷田镇河南村,他们将通过直播、文图、视频等形式体验脱贫攻坚,讲好脱贫故事。
蔡文水(右一)向农机手传授修理常识。
7月12日 河南村 晴 星期三
河南村村民蔡文水曾经也在村里穷的叮当响。2002年,被迫无奈,他带着妻子到浙江绍兴打工,妻子在纺织厂上班,每个月500元的工资,而他为了挣“高工资”,选择了到火车站出苦力——卸铁粉。
卸铁粉是个脏活、累活。火车停靠的时间一般都有严格的规定,卸铁粉就要“抢”时间,忙得像打仗,还要有一身“狂劲”。
“一节火车皮60吨,4个人同时开工,平均每人都要在15分钟内卸下15吨的铁粉,每一锨子都有40斤重。”蔡文水说,火车的到站时间不太固定,有时是白天,有时是晚上,车次有时多有时少,最多的时间,一天卸了4次共60吨,每个月可以收入2000块钱。
夏天气温高,车厢里的温度更高,钻进车厢就是满身大汗。为了补充水分,降暑解渴,蔡文水每次干活都会买上一瓶结冰的啤酒,边干活边喝,卸一节车厢正好喝完。冬天干活也光着膀子,大汗淋淋。
“我现在肠胃不好,可能就是那个时候喝冰啤酒给害的。”蔡文水说,绍兴的房租物价比较高,为了生活,他就在闲着的时候捡废品,贴补家用。
盲目种植
赚的钱赔了个精光
2003年,蔡文水带着省吃俭用的两万多元钱回到家里。看见村里好多人家因为外出打工,承包的土地无人耕种,杂草丛生,他就有了帮人种地的想法。
“咱是农村人,有的就是一身力气。”蔡文水说,挣的两万块钱,还完结婚时的欠款还剩下7000多块,于是,他拿出7000块钱买了一台四轮拖拉机,帮人耕地。钱虽然不多,但也多少挣点。
为了迅速致富,2004年,蔡文水在流转的土地上全部种成了棉花。可是由于没有充分研究,到了收获的季节,一连几场大雨,棉花采摘不及时,一下子烂到了地里。忙活一年,就挣了几百块钱。
2005年,蔡文水开始种西瓜。当地的沙土地非常适合西瓜的成长,到了收获的季节,他的西瓜皮薄瓤甜,获得了大丰收,但是,销路却成了问题,约定好的一个贩西瓜的商贩,到了时间却没有来,他只好把西瓜换粮食,贱卖了。这一次下来,还是基本上没有挣到钱。
接连的两次失败,让蔡文水一家陷入了困境,孩子的生活费都是向邻居借的,穷得揭不开锅。
致富不忘乡亲
免费为村里贫困户耕种收
痛定思痛之后,蔡文水总结了自己的失败教训,开始回归传统种植。“小麦有国家收购保护价,基本上不会赔。种植的面积越大,挣得也会越多。”蔡文水说,当时农民土地流转也便宜,一亩地才80元。一亩地按照亩产800斤计算,也能挣个三四百元。
于是,2006年,蔡文水在自己承包的400亩地里开始种植小麦和玉米,当年就盈利了6万多元。
2012年,蔡文水的泌阳县文水农业种植合作社成立。此时,他承包的土地已发展到800亩,代管土地4000多亩,拖拉机、收割机等大中型农业机械10多台。
看到泌阳牛产业在不断壮大,蔡文水又看到了商机,他建了两个可青贮4000亩玉米秆的青贮池。玉米棒、秸杆粉碎后可直接进入饲料场,剩下的自己青贮。仅此一项,玉米每亩增收300元。
自己致富了,蔡文水想的最多的是河南村的贫困户。2016年5月,在村委会的见证下,蔡文水与河南村当年认定的42户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协议,贫困户用土地入股,蔡文水负责耕种,土地收入五五分成,不愿以土地入股的,蔡文水无偿提供耕犁、播收等生产帮助。
同时,蔡文水拿出1万元交给村委,用于河南村特殊贫困家庭的“救急”。眼下,蔡文水“手拉手”帮助的贫困户已辐射周边村庄100多户。(记者 祝传鹏)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