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成品油价格战的背后

2024-5-24 19:11:45发布3次查看ip:发布人:
关注「盛景商业评论」,思考快人一步!
【 图片来源:网络 】近日,中石油、中石化与国内的民营加油站之间的价格战引发各方关注,这场行业竞争背后的本质逻辑是什么?《对话顶尖专家》栏目特别邀请到盛景网联合伙人王超,与我们共同探讨一下民营企业加油站和国企两桶油之间的博弈有哪些看点。
来源 | 盛景商业评论
作者 | 总裁五分钟 编辑 | sunny
自今年5月以来,国内成品油竞相降价促销。价格起伏本是市场常事,这次的看点是两桶油,也就是中石油和中石化不仅参与,而且是主动跟民营加油站打起了价格战。比如,中石化在北京地区开展了罕见的促销活动:针对会员打出“持卡加油购物每升可省2元”的宣传攻势,柴油的优惠幅度甚至达到了每升2.7元。这些降价措施在中石化的历史上很少出现。
……
多年以来,民营加油站的成品油价格基本一直是低于中石油、中石化旗下加油站。道理很简单,民营加油站油品质量在消费者心目中存在疑虑,所以,主要生存在两桶油难以覆盖的相对偏远的地方,而在北京这样的地区,就必须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才能生存。而以往,对于这些民营加油站的降价,两桶油基本是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但这一次为什么两桶油也跟进降价竞争呢?这是否意味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呢?
为何两桶油竞相降价
近两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降,成品油成本与发改委最高限价之间有较大的利润空间,也就是说卖油很赚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学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我国炼油业利润总额为1703.6亿元,创历史新纪录。我国炼油能力也从2000年的3.55亿吨增加至2016年的7.54亿吨,产能翻了一倍。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石油行业的体制,一直由国有企业控制,两桶油不仅控制了国内的原油开采,还控制原油进口。民营地方炼油厂很难获得原油,只能从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那里拿一些边角料,油品质量当然难以保证。但从2015年开始,国家放开了民营企业进口原油的限制,到今年三月份,已经有至少20家民营炼油企业拿到了原油进口配额。
据相关统计,今年上半年地方民营炼油企业进口原油达到4500万吨,而两年前这个数字只有110万吨。民营炼油企业从国外进口低价优质原油,客观上就提高了油品品质,也增强了自己的价格竞争能力。
产能在增加,需求并没有增长,甚至在下降。由于国家近年来大力推广新能源,不断加大对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支持力度,再加上发展如火如荼的共享单车的出现,2016年我国成品油消费量首次出现了下滑。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6年国内成品油消费量为3.15亿吨,同比下降1.1%,供大于需超过3000万吨。
今天我们聊的这个话题,更大的看点是国企如何与民营企业展开竞争。过去,两大石油公司作为上中下游全产业链企业,在与只做终端销售的民营加油站的竞争中优势尽显。现在,民营企业有了建立从炼油到零售的更长的产业链的可能,因此,民营企业与两桶油的真正竞争也许要拉开序幕。
国企与民企的竞争
说到国企与民企之间的竞争,争论很多。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退一直是很敏感的问题。现在又在搞央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我在某一期的《总裁5分钟》里也讲过“国企混改到底能不能参与”的问题。以中石化为例,中石化自2014年初推出油气销售业务混改, 2015年年初引入超千亿元民资。2016年中石化一直在油气销售业务领域开展混改,加油站业务不断多元化,向综合服务商转型。国企混改的初衷是吸收民间资本,打破行业垄断。但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中石化借助民间资本进一步强化了它的垄断地位,基本处于我做庄,你参与的状态。
另外,今年上半年,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245802.9亿元,同比增长16.6%;国有企业利润总额14072.3亿元,同比增长24.3%;国有企业应交税金20263.3亿元,同比增长9.7%。相信民营企业家看到这个数字感情一定很复杂,一方面为国有企业改善经营质量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民营企业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细心的听众一定注意到了,国企上缴税金的增长远低于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增长速度。
国企和民企共同发展当然是希望看到的局面,但前提是公平竞争。而能不能维持公平竞争,也是考验政府改革决心的地方。对民营企业放开原油进口是公平竞争的第一步,但只是开始。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