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人力资源服务业「风景这边独好」—热点研究(之二)

2024-5-24 15:20:12发布3次查看ip:发布人:
「笔者按」:与企业hr领域略显压抑相比,人力资源服务业可是意气风发!从中介起家,一度靠劳务派遣发迹,通过提供h r服务得到稳步发展,近年来,灵活用工又成为了行业新风口,是自嗨还是行业迸发,答案暂时未知,热烈畅想之余,这几个问题必须思考——什么是灵活用工?人力公司的“中介基因”适合玩灵工吗?何为正确玩法?商机多大?怎样助力人力公司扩张布局?等等......我们将用18000余字,分六次把这个热点问题说清楚。
......续上篇
一)行业起家的职业介绍
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雏形是职业介绍,自从人员配置从计划分配变为双向选择后,人才流动性大大增强,为企业和劳动力提供招聘服务让行业迅速起家。互联网时代前典型业态是职介所、人才市场、报媒招聘等,互联网时代后线上招聘基本取代传统的线下招聘模式,但不管模式在怎样变化,其核心是中介撮合服务,所以人力资源服务业天然具有“中介”的基因,这种优良基因,让人力公司先天具有强大的招聘能力,从而掌握了“人”的资源,从此以后,市场衍生的与“人力资源”有关的业务自然落在人力公司的头上,比如现在流行的灵活用工,本来与中介无关,不属于传统人力资源的范畴,因为人力公司有“人”优势,所以参与进来,不过,“中介”基因也导致人力公司在灵工业务上的纠结,后文有分析。
线下招聘:人才市场落寞是个事实,但在蓝领招聘,获取劳动力信息方面有功效,有的人力公司招聘下沉到线下,如建立招聘体验中心和品牌展示中心,灵工热后,碎片式、有统一形象、以招聘蓝领和通用岗位人员的线下招聘方式可能会出现。
线上招聘:互联网时代,线上招聘无疑是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绝佳商机,现被两三家招聘网站牢牢占据。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专注细分领域、聚焦垂直市场的招聘网站骤然,笔者搜索过,有模有样的不下25家,还有hr社群、人力公司、灵工平台在不断加入,玩法五花八门,如此多的招聘网站共生不符合互联网丛林法则,大家只有一个念头,抢到第一手资源,招聘在行业重要性可见一斑。
人事代理:属于行业起家的一个小产品,是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产物,为各类人才提供人事档案管理、职称评定、出国政审等服务,主要由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中心在提供,不少人力公司介绍上也有“人事代理”服务,应该含义不同,这些业务不会在民营公司手里。
二)行业发迹的劳务派遣
我国对外开放后,外资企业大量出现,国家出于合理的考虑,外资企业或机构不能自主用工,必须通过外企服务公司派遣员工来解决,劳务派遣的雏形出现。劳动合同法施行后,明确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用工形式,在机关事业单位、国企迅速释放出来,生意好做+市场规模大=人力公司遍地开花,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真正开始发迹了。
劳务派遣:与其说是源自西方发达国家,不如说是受到西方劳务派遣的启发,中国的劳务派遣独具特色,比如与美国的劳务派遣相比,在需求端与供应端区别很大,他们的劳务派遣类似于我们的灵活用工,人力公司去了解他们的玩法,会有启发,这里不再赘述。
刚才说中国的劳务派遣生意好做,其一、主流客户是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外企,支付能力强,这些大客户因编制和工资总额所限,或为了隔离编制外人员额外分食,使用劳务派遣用工动因强烈;其二、人力公司可以用“中介”的思维来做。大家都知道,尽管派遣员工要与人力公司建立劳动关系,与用工单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不存在劳动关系,但用工单位的劳动法责任几乎与标准劳动关系一致,这样,用工风险及管理责任实际上没有完全转移到人力公司这里,加上微妙的三角关系相互钳制,劳务派遣是个简单生意,有派遣的人就好办,不存在灵活用工“有生意没能力做”的困扰。
只是好景不长,劳务派遣比较乱弹琴一直被以诟病,国家不得不强行有所限制,业务量急剧萎缩,另外,国资背景的人力公司凭先发优势,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并愈发强大,民营人力公司只能分一杯羹,据我国首家民营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其2016年劳务派遣业务营收占比仅1.53%,结合其他的资料,不难看出劳务派遣市场格局是大头被大佬独食,小头被大家瓜分,劳务派遣不再大有作为。
三)行业发展的hr服务
人力公司积极参与企业端的hr服务,让行业有了稳步发展,产品链更完整。其产品(服务)众多,名称叫法五花八门,大部分是围绕人力资源六大模块来设计的,因为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力量薄弱,某些职能不擅长或不能完全满足要求,人力公司开发的一些产品满足了hr职能的转移,这些主流产品可以归为以下四类:
1、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类产品
产品非常多,如招聘服务(委托招聘、招聘流程外包)、人才测评与评鉴、背景调查、职业生涯开发、雇主品牌管理、员工关系、安全健康项目外包(含体检)、工作生活质量项目外包(含福利)、员工满意度调查、团建、考勤管理、薪资调查、薪酬外包、代发工资、社保代缴、个税代缴、代办商保、档案管理等等。
招聘服务是人力公司职能类产品的“大户”,包括委托招聘和招聘流程外包两大类,大类下面可以分诺干小类。笔者一直纳闷:求职方找工作并不容易,国家对就业问题也一直忧心忡忡,而用人单位的招聘普遍是个难题,那么,到底是那条通道受阻了?总之,企业和人力公司在招聘上忙的不亦乐乎!
委托招聘:如中高端人才访寻(猎头)、项目制招聘、细分的蓝领招聘、校园招聘等,其中猎头“高、大、上”,服务费可以高达员工年薪的25%以上,从价值对等的角度分析,如此高的溢价让人惊讶;以前蓝领招聘视为低端业务,灵活用工热后,专业的蓝领招聘线上、线下平台层出不穷,人力公司更是卯足了劲。
招聘流程外包(rpo):人力公司的主打业务,招聘难,企业干脆一包了之,人力公司来当“接盘侠”,或者把rpo纳入企业招聘的补充方式,这块业务,市场规模也不小。
人才测评:职能类“小而美”的产品,有的人说算命先生的察言观色更可靠,意思是质疑实际效果,但企业对人才充满期待,测测至少是个参考依据,人才测评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市场需求不算小,有以此为主营业务的挂牌公司。
薪酬外包、社保代缴:几乎是每个人力公司都在做的业务,笔者一直不知道其核心价值怎样体现。还有福利外包、团建、体检、薪资调查等小产品,市场细分、业务聚焦,或凭借某些特殊优势在玩,至于好不好玩不得而知。
转职服务 :员工被动离职、裁员不是个简单事情,企业借助第三方可能更利于解决和平分手、帮助就业、缓和矛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等问题,转职服务市场规模暂时不大,属于新兴和前瞻性服务,如果使用灵活用工思维,打好劳动关系承继这张牌,人力公司做点文章,钱赚了,人有了,存在想象空间的一项业务。
纵观以上职能类产品,丰富多彩,可能得力于企业端人力资源部门职能萎缩的趋势,企业对第三方hr服务依赖性强,招聘尤其如此。但不可否认,这类业务非常成熟,是个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有些产品,其价值经不起成本比对核算的考验,如薪酬外包、社保代缴等产品,价值宣导都是基于一个假设,“企业购买这些产品后,把hr从繁琐事务性工作解放出来,从而投身到更有价值的战略性工作……”,单凭空乏的概念没有特别的说服力,这些简单的服务经不起算账,商业逻辑很难走通,好在中国市场大,稍稍占有一点份额就能生存。人艰不拆,这里不作过多剖析,仅仅提醒一下。
2、人力资源管理综合类产品
不少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处于尴尬的位置,人员配置是个难题,传统的六大模块理论,导致hr专业知识结构不完整,加上一般企业难以招聘到职业化的hr人才,要不部门职能缺陷,要不容易出现冗员,对第三方服务机构有不同程度的依赖,在这种背景下,人力资源外包 一直是人力公司宣传最多的业务。
人力资源整体外包(hro):hro本质来说也是灵活用工,是个经营模式,人力公司必须“有人有技术有管理”才是标准意义的灵活用工,人力公司其实并不擅长(后文有分析),现在广为流传的hro,实际上多数是部分职能外包,企业把人力资源部门完全外包给人力公司的极少。
站在人力公司角度,这项业务“吼得凶做得少”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人力公司并没有建立hro业务模型,属于在人事外包的概念打转,转来转去都不外乎干些招聘委托、rpo、薪酬福利、社保代缴之类职能类业务;其二、人力公司没有专业的hr储备,没有建立职业hr培训体系,在产品设计、报价、hr管理、派出机制等方面没有优势。真正意义的hro相当于革了人力资源部的命,绝大多数人力公司暂时没有这个魄力与能力。
hro业务模式含糊,企业人力资源部并不能有效瘦身或取代,导致不能有效降低成本,对于企业来说,一个产品不具性价比就没有价值。
在企业构架“小而美”扁平组织的趋势下,其实相当多的公司可以使用“共享hr”服务,既完全解决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成本又远低于企业自己搭建一个人力资源部,我们已经着手了前期研究,商业逻辑完全打通,共享单车很厌恶,但共享hr非常好玩,有机会再深入探讨。
3、人力资源技能提升类产品
包括企业内训、线下线上培训、学习资料、移动学习、在线考试等产品,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的学习方式让培训业态呈现碎片化特征,笔者感悟最深的是hr培训市场,不少机构借助互联网在开展业务,表观现象非常火热,至于是否在赔钱赚吆喝不得而知,有的说,赚钱不重要,赚人气才是目的,笔者不太赞成如此周折的商业模式设计,鉴于人力资源培训服务自成一派,传统人力公司介入不多,这里不多讲。
4、人力资源管理工具类产品
主打产品是人力资源软件系统(hcm)、人力资源saas平台(购买软件向软件服务租赁模式转变)、管理服务(msp),围绕招聘、测评、入职、培训、考勤、薪酬、绩效等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进行设计,未来向社交化、移动化、大数据分析的方向发展,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工作效率与管理能力,这类产品百花齐放,同质化严重,有的系统顺便复合了hr业务,提供一些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类产品。与理解垂直市场的线上招聘一样,笔者认为市场容纳不下如此多同质化的软件产品,应该有并购事件发生比较合理,才能体现市场的价值。
5、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类产品
基于企业在人力资源领域的特殊需求,人力资源咨询服务专注于发现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是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细分行业,属于高附加值的“智慧外包”,这类业务以前多是专业的咨询公司在干,有专业门槛可以自娱自乐,而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冲击下,知识壁垒不再牢固,知识不对称逐渐打破,咨询与培训、咨询与与营销、咨询与与传统人力公司越来越融合,比如人力公司利用人事外包业务为咨询业务打通信息渠道,咨询业务为人事外包业务提供拓展机遇。事实上,人力公司提供咨询产品,咨询提升人力公司逼格,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它们可以精诚合作。
综上可以看出,人力公司围绕hr服务开发的众多产品丰富了行业业态,产品非常成熟,在个别细分领域诞生了小型“巨无霸”企业,未来还将涌现更多新兴人力资源细分产业,受技术、资本、产业跨界/ 整合、劳动力主体的变化而发展。总体来看,hr服务业态经营格局基本落定,亮点不多,有些产品市场生命力不强。在人力资源服务业由单一业务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发展趋势下,利用本类产品协同性好,自然融合度高的特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壁垒和整体竞争实力。
未完待续......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