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83岁陆少聪:宿迁市人民医院第一代检验科医生

2024-5-23 9:34:10发布5次查看ip:发布人:
宿迁网讯(记者 王艳珅)以时光之名,点燃医者情怀……83岁的陆少聪一直笑称过了太长时间,以前很多事情都不记得了,但在讲述记忆中的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时,他却连每个时间节点都记得很清楚。他说:“我14岁就来到了医院,那是我这辈子心中最神圣的地方!”
14岁在医院中药房管理中药
昨日上午8点左右,记者来到了宿城区恒佳花苑小区,见到了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第一代检验科医生———陆少聪。老人身体状况很好,见到记者后一个劲儿地招呼记者坐下。据了解,陆少聪是泗阳爱园人,老人乐呵呵地表示,青少年时期就到了宿迁,到宿迁大半辈子了,口音还是没有改过来。陆少聪告诉记者,在他童年时,由于在战乱时期,家里的很多亲戚都去参军了。陆少聪说:“我当时和大我4岁的姨哥提起过,我也想扛着枪去保卫国家,这句话也被姨哥放在了心上。”1948年,姨哥突然告诉正在上学的陆少聪,宿迁有个医训班在招收学员,于是,兄弟俩就收拾了行囊来到了宿迁。在通过考试后,陆少聪和姨哥一起进入到了医训班进行培训。陆少聪说:“当时,医院还在宿豫关庙附近,名字叫‘休养所’,是部队伤病员休养的地方。”陆少聪表示,有40多个人和他一起参加了培训,培训时间为半年。在医训班结业后,有十几个人留在了休养所,还有一部分人去了淮阴军分区卫校进行学习,其他的人就开始另谋出路了。而他在结业后,被分到了休养所的中药房管理中药。
据了解,在休养所里,医院里的医护人员都穿着灰色的军装。陆少聪说:“1948年,医院里的患者一半是军人一半是老百姓。医院从宿豫农村慢慢向城里迁址,宿迁解放后,1949年,医院跟随部队进了城,搬到了由美国人办的仁济医院里。”陆少聪告诉记者,那时医疗条件不好,医院护理和治疗人员都混在一起,没有明确的划分,员工以男性为主。1950年,医院才招收了5名护理女学员。
他是医院第一代检验科医生
据陆少聪介绍,1951年,宿迁县人民医院有了第一台显微镜。1952年,医院选调骨干到医院“检验科”,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就这样,陆少聪成了宿迁县人民医院第一代检验科的医生。
当过中医员,也当过西医员,但陆少聪从未接触过显微镜。陆少聪说:“起初,我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不了解,当时,有个人在淮阴军分区卫校学过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于是,我就经常去请教他。”陆少聪表示,第一次碰到显微镜时,因当时心中怀着敬畏之心,他激动到手抖得不行。陆少聪说:“我知道显微镜非常珍贵,对那时的宿迁地区医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到了化验的老本行,陆少聪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陆少聪表示,当时使用显微镜化验比较接近现代医学看病的流程。医生看诊后怀疑患者有哪种病,然后经过化验对此进行确诊。因为性质不同,检验科往往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和工作状态;因为工作需要,检验师常常“全副武装”,全神贯注地与各种仪器打交道,默默地在工作岗位上辛勤付出,反复检测、校对、审核,他们是人体健康的“侦察兵”,严格把守健康防护关,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陆少聪说:“我的日常工作就是每天和机器打交道,慢慢就有了感情,我很爱我的工作。”据了解,陆少聪在检验科一干就是10多年。1966年,陆少聪被调到其他医院当院长,1973年,他又重新回到了宿迁人民医院检验科。
1995年,陆少聪从人民医院退休。但陆少聪的孩子们接过他的衣钵,成为了宿迁市人民医院的医生。据了解,陆少聪有1个儿子和3个女儿,大儿子陆炜今年59岁,曾是宿迁市人民医院检验科的一名医生,大女儿陆洋和小女儿陆群也都曾在宿迁市人民医院工作过。
退休后,陆少聪从宿迁市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变成了医院里的一名普通患者。但他对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的感情却丝毫没有改变过,陆少聪说:“医院的历史是我们最宝贵的文化记忆,我希望医院能够越办越好,医技能够越来越精,为宿迁地区的老百姓作出更大的贡献。”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