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马云:如今的互联网IT巨头,曾经的创业同样艰辛

2024-5-23 6:44:48发布5次查看ip:发布人:
马云的名字已经深深烙在年轻创业者的心里。创业成功后的名人是光彩夺目的,但是创业背后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以下分享这位互联网it巨头创业之初的故事。
1988年,马云从杭州师范学院外国语系英语专业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之后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英文及国际贸易讲师。之后马云成为杭州市优秀青年教师,发起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开始在杭州翻译界有名气。
1992年,由于很多人来请马云做翻译,马云成立海博翻译社,请退休老师做翻译。为生存下去,马云背着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海博翻译社开始卖鲜花,卖礼品,还曾经销售过一年的医药,推销对象上至大医院,下至赤脚医生。
1994年,海博翻译社营收持平。其中来自西雅图的外教比尔和马云聊互联网,马云开始寻找机会决定创业。
1995年年初,海博翻译社开始赚钱。马云作为翻译来到洛杉矶沟通落实一起高速公路投资未果后。从洛杉矶飞到西雅图找比尔,比尔领马云去西雅图第一个isp公司vbn参观。
1995年3月,马云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辞职,自己拿出六、七千元,向妹妹、妹夫借了一万多,凑足了2万元准备创业。
1995年4月,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三名员工是马云、马云夫人张瑛和何一兵。
1995年5月,中国黄页正式上线,马云开始从身边的朋友做生意。此时,离中国能上internet还有3个月。
1995年7月,中国黄页为浙江省外宣办做了一个网站,在网上宣传浙江的经济文化,名曰“金鸽工程”。
1996年3月,由于杭州电信也做了一个中国黄页,分食市场,马云决定和杭州电信合并。中国黄页作价60万元,占30%股份,杭州电信投现金140万人民币,占70%股份。
1997年,在得到外经贸部进京成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邀请后,马云决定放弃中国黄页。他将自己所持的21%中国黄页以每股2、3毛钱的价格贱卖给了公司,拿回10多万元。之后马云和他的团队在北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网站、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网站。
1999年3月,马云正式辞去公职,后来被称为18罗汉的马云团队回到杭州,凑够50万元人民币 开始了新一轮创业,开发阿里巴巴网站,自此开启辉煌之路。
本文来自生意经,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