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产业观察 | 探秘无人驾驶“摇篮”,看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进展几何

2022-9-23 5:19:07发布6次查看ip:发布人:

gwanggyo-ro, suwon-si, south korea
测试环境是无人驾驶汽车孵化转化的摇篮,自2015年上海挂牌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以来,国内各地加紧布局,发力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环境,目前国内已形成了“5+2+n”格局。各“测试场”已然成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摇篮”,为无人驾驶、智能交通、智能应用落地提供有力支撑。那么,各测试场进展几何?走出“摇篮”,无人汽车就能跑吗?测试场还有哪些问题,是否实现了建设的初衷?本文为您探秘自动驾驶“摇篮”,看国内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进展几何。
搭建测试环境
是推动无人驾驶落地的通行做法
随着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先进感知等技术应用在汽车领域的集成创新,无人驾驶汽成为承载众多先进技术、承载各界期盼的下一代汽车。无人驾驶可以真正上路,但必须要经过测试场的充分验证之后。为加快无人汽车商用,测试场及测试环境建设成为国内外的共同选择。可见,测试环境不仅是为了行车安全,更是也为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监管创新提供缓冲区间。国外已有众多的应用实例,如美国的 m-city、瑞典 astazero、英国 mira city circuit等,为国内的测试环境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国内而言,自2015年以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大力推动下,各省市加紧布局,发力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各类测试场,将其作为无人驾驶技术产业孵化的重要载体,汇聚产业创新要素的平台,助推新经济实施的示范区。目前,国内现已形成了“5+2+n”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实验的格局。
图1 “5+2+n”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空间布局
资料来源: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公开资料整理
其中,“5+2”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建设的智能网联汽车的示范区,包括:浙江、京冀、重庆、湖北、吉林,以及上海和江苏,“5+2”省市的汽车产业基础好、无人驾驶汽车创新创业活跃,可谓“根红苗正”,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第一梯队,正在谋求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第一阵营。具体如下:
表1 “5+2”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情况
资料来源: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公开资料整理
“n”为各地为抢抓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机遇,加快推动汽车产业升级,吸引行业创新资源要素,积极推动和谋划测试环境。这些城市在汽车产业发展方面,要么势头良好,比如近期有整车项目密集投产,要么希望导入创新元素实现未来汽车产业“弯道超车”和城市的“智慧升级”。
表2 部分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情况
资料来源: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公开资料整理
综上,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应用的版图基本成形。
在这里,有几点需要说明:
1、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的实验测试环境并不需要国家部委的批复,没有国家部委的批复、授牌,各地依然能够推动测试实验环境建设。
2、在“5+2+n”格局之外,仍然有测试场、测试环境建设,只要不在开放路段测试,封闭路段都是可以实现无人驾驶试验验证的。
3、测试场并不能解决智能驾驶汽车的全部技术验证,更多的是从接近“实际路况”的角度进行模拟,并不能解决产业链、技术链所有环节的研发孵化。
国内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进展几何?
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环境,在规划和设计上更加重视远景蓝图,实际进展则要看产业的实际需求和平台建设的水平。简言之,宣传可以很炫酷,但实际进展就要看测试环境是否能够支撑产业发展,是否符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是否能够吸引产业资源集聚。
国内各地测试环境建设速度非常快,可能比行业发展速度还要快一点。从建设进度和建设水平来看,北京、上海、重庆、武汉无疑是第一梯队,已经初步形成了“测试场景+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政策规范”的发展体系。
1、北京
北京是国内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芯片设计等最为发达的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创业活跃,涌现了国内最多的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环境方面是国内测试道路长度最长,发放测试牌照最多的城市。目前,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已达44条,覆盖城市、乡村等多元化交通场景,总长度123公里。截止2018年11月10日,完成公开道路测试里程超8.5万公里。特点:绿色用车、智慧路网、智能驾驶、便捷停车、快乐车生活、智慧管理。
2、上海
上海智能网联汽车起步较早,2015年成为首家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并且在国内最早发布智能汽车发展指导意见——2017年1月发布《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安亭汽车城测试场因预约企业众多经常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截止10月底,5家企业发放7张测试牌照,在嘉定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里程超1.7万公里。特点:示范区以服务智能汽车、v2x网联通讯两大类关键技术的测试及演示为目标。依托整车制造能力、密集的造车新势力、国内最高水平的汽车零部件配套,安亭测试场的现实需求最为旺盛。
3、重庆
重庆是全国第三个落地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目标是形成一个面向国内外的v2x、智能汽车、智慧交通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实验认证、检测评估与认证中心、运营管理及数据中心、试验示范及体验基地。由中国汽研(i-vista)运营。目前已实现了无人驾驶车辆试验测试,并发布了国内最早的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标准体系。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模拟城市场景搭建以及智能停车库建设,开发通信网络和数据管理支撑平台,完成9.6公里开发道路设施建设。特点:包括智能驾驶、智慧路网、绿色用车、防盗追踪、便捷停车、资源共享、大范围交通诱导和交通状态智慧管理等八大领域应用。
4、武汉
武汉其功能板块之一定位为车都,也是各城市中最早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规划的城市。由市长任武汉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武汉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选定在武汉开发区智慧生态城·车都生态智谷,拟通过五年时间,分三个阶段逐步由试验厂区封闭环境到城市交通开放环境,开展智能驾驶、智慧路网、绿色用车、便捷停车、交通状态智慧管理等多个应用示范。特点:开展智能驾驶、智慧路网、绿色用车、便捷停车、交通状态智慧管理等多个应用示范。
5、深圳
2016年7月,南方科技大学、密西根大学、前沿产业基金在深圳签订合作协议,宣布将联合共建无人驾驶示范基地。特点:m-city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区。
6、杭州
国内率先试验基于lte-v车联网标准的智能汽车的车—车、车—路信息交互场景的城市。形成了城市大数据平台、云计算基础平台、智能设备设施体系、模拟仿真内场测试环境、实物模拟测试外场环境等。
7、长沙
测试区位于湖南湘江新区核心区的长沙岳麓科技产业园,智能系统测试区内测试道路里程达12公里,测试区里长达3.6公里的高速公路模拟测试环境及无人机测试区。建设完成了7.8公里国内首条开放道路自动驾驶公交运营线路,计划于2018年底试运行。特点:高速公路模拟测试环境,包含无人机起降跑道,明确无人驾驶专用车方向。
8、无锡
无锡打造智能交通管理技术综合测试平台、交通警察实训平台与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安全测试平台等三大平台,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技术和产品的综合测试、新技术新产品的验证示范,保障公安交警业务和技能实训,并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实现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安全技术测试认证。封闭测试道路双向总长7.99公里,开放道路6公里即将投入使用。特点:智能交通管理技术综合测试平台、交通警察实训平台与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安全测试平台。
9、天津
天津发力建设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北方测试区。9月27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揭牌,依托中汽中心的资源和优势,天津西青区将建立“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北方测试区”,为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产业配套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撑。
10、长春
长春是我国最北的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区,对于冬季复杂天气路况可进行试验测试。由启明信息联合中国一汽、清华、北航、电信研究院、华为、大唐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同承担该项目的建设。特点:中国国内首家寒区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测试体验基地。
11、平潭
基于平潭与百度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合作项目,目前,基地已公开首期封闭测试区,道路总长约3.6公里。目前,由平潭综合实验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分别授予金龙客车、百度公司首批6张测试牌照。
12、襄阳
2018年6月,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筹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2018年8月中旬,该中心已完成现有园区的智能化、网联化改造,从封闭测试平台、试验验证平台及系统服务平台三个方面推进,建成面向全行业的综合性汽车检测及技术服务机构。建成后,中心可对智能网联汽车开展开发验证、检测认证和示范运营验证。
13、嘉善
8月27日,嘉善纳入浙江省与工信部示范应用合作内容。开展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工作。依托嘉善高铁新城开展应用示范,打造产业公共研发平台,打造城市级规模的智慧交通及智能网联汽车场景应用。已实现“嘉善规划展示馆-嘉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的园内路段通车运营示范。
路测细则及牌照发放情况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环境只是第一步,按照现有交管规定,无人驾驶汽车不能在社会车辆道路行驶。上路测试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所在地政府出台路测规范细则(或有其他法规依据);二是申报主体经申报获得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截止目前,我国已有北京、保定、上海、重庆、深圳、平潭、长沙、长春、广州、天津、无锡、杭州、肇庆、济南等15个城市发布智能网联汽车路测的规范要求。北京、上海、重庆等有8个城市已经发放了63张测试牌照。
国家层面文件出台为各地制定路测规范提供了依据。2018年4月12日,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管理规范》),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申请、审核、管理以及测试主体、测试驾驶人和测试车辆要求等进行规范。2018年8月3日,全国汽标委正式发布《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规程(试行)》。
各地结合实际路况、产业、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发布智能驾驶车辆道路测试规划及指导意见。对申报主体的要求、流程予以明确,有效支撑了新产业加快落地。
1.北京:2017年12月18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以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三方,联合印发《指导意见》和《试行通知》,正式允许无人车上路测试。整车厂、系统运营商、零部件制造商、互联网服务商均可提出申请。目前,北京也是发放无人驾驶测试牌照最多的城市。
2.保定:2018年1月2日,发布《关于做好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工作的指导意见》。作为京冀示范区之一的保定,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一直较为低调,但依托长城自主品牌及长城保定的测试环境,保定可以实现测试能力的快速提升。
3.上海:2018年3月1日,上海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市交通委联合制订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发布,这意味着在指定道路上,符合测试要求并通过申请的相关企业,可以在指定的开放道路上,进行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目前首批牌照已在上海发放。
4.重庆:2018年3月14日,重庆市经信委等四部门印发《重庆市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重庆早前2016年就印发了《重庆市推进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细则明确了电子信息企业可以申请测试,未明确禁止对摩托车自动驾驶测试,有可能在重庆看到无人驾驶摩托车。
5. 深圳:2018年3月16日,深圳交通运输委员会发布《深圳市关于规范智能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测试主体包括相关科研、定型试验的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法人。
6.平潭:2018年3月28日《平潭综合试验区无人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平潭与百度开展深度合作,牌照发放数量领先,而且平潭也是国内对台开放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面向台湾对接智能汽车创新资源。
7.长沙:2018年4月13日,长沙市经信委、公安局、交通运输局、湘江新区管委会经发局发布《长沙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明确了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和特种(专用)车辆。长沙这一做法,也符合湖南省工程机械等专用车的产业优势特色,也为细分领域形成突破奠定基础。
8.长春:2018年4月16日,《长春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测试驾驶人须操作过50小时以上智能网联系统,这就需要在政府认可的测试场经过封闭测试。
9. 肇庆:2018年5月15日,《肇庆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明确用于测试的车辆需在自动驾驶测试管理机构认可的封闭试验场或指定封闭区域,按照有关要求进行过不少于规定里程与规定场景的测试,具备实际道路测试能力。
10.广州:2018年6月25日,《广州市关于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测试主体的领域比较宽泛,允许各方力量加快研发测试。明确申报测试主体需具备汽车及零部件相关软硬件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科学研究或者试验检测等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业务能力。要求“获得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许可,且测试时间不少于6个月或者测试里程不少于2000公里”。
11.天津:2018年6月25日,《天津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提出将尽快选定并公布开放测试道路,向审核通过的自动驾驶测试申请企业发放天津市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行驶车号牌。
12.杭州:2018年7月16日,杭州市经信委等印发《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明确要求测试驾驶人具有50小时以上自动驾驶系统操作经验,具备紧急状态下应急处置能力,这为省内其他城市提供了有益借鉴。
13.济南:2018年7月25日,济南市发布《济南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测试车辆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和专用车,不包括低速汽车、摩托车,这与广州等多数城市相一致。明确测试车辆应在封闭道路、场地等特定区域进行充分的实车测试。
14.襄阳:2018年11月19日,发布《襄阳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定(试行)》,明确由副市长任联席工作小组组长,要求测试车辆需经过检查并接入日常监管平台。
15.河南省:2018年11月6日,《河南省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印发,明确了全省范围内的路测实施细则,为全省铺开打下了基础,显然比各城市的进度要更快。
由上可见,智能网联汽车的示范区可以暂时没有,但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测试法规细则一定要有!否则,无人驾驶汽车将无法走出封闭道路,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环境建设也难以实现设计的初衷。
测试环境对无人驾驶汽车的产业带动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环境建设的初衷是服务于产业发展,那么,国内诸多的测试场是否能够支撑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从功能设计来看,目前测试环境多是从无人驾驶汽车“上路前”的安全性准备。测试更多的是接近于“驾考”,符合一定条件下的安全性能即可开启下一阶段的测试。对于道路安全、行车安全富有重要意义,对于无人汽车评价标准的体系建设富有意义,但对无人驾驶汽车本身的核心技术而言,并无实际的促进作用。
从技术环节看,目前测试环境侧重于道路通信、车车通信、车与道路通信等,对于拉动我国的通信产业、智能交通、云服务等技术富有意义,但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场景需求而言,推动作用有限。智能汽车的最为关键的感知、决策、执行系统等性能检测关注不足。实际路况的复杂程度,信息技术设施的覆盖和建设水平难以形成对接。
从商业模式看,目前测试环境多侧重于对乘用车的测试,乘用车是无人驾驶需求量最大的领域,也服务无人驾驶共享出行等令人兴奋的新业态模式。但从试驾推广来看,无人驾驶技术最先落地不一定在乘用车,无人驾驶技术很可能在短途物流车、高速公路货运、农业机械、港区物流车等领域先行落地。
从转化链条看,测试环境只是无人驾驶产业孵化转化的重要一环,并非有测试场就能跑出无人驾驶汽车。目前无人驾驶汽车尚处于产业化前期,产业发展除测试环境外,还需要更好的“孵化氛围”,还需要技术、资本、产业、政策等多方面力量协同推动。
可见,测试环境只是无人驾驶产业转化的一部分,不能撑起全部环节;但是,通过测试场的积极谋划,可以在细分领域发力加快实现突破!
未来展望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环境要与产业发展规律相结合,勿让测试环境成摆设。现有的测试环境,以及谋划中的一些测试场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如,功能设计与企业实际需求和技术进展脱节,整车企业、一二级配套商参与不足,规划过于超前等等。一些测试场、测试环境建设,过多强调对土地资源的盘活、撬动,过多强调新技术的移植嫁接,忽略了产业基础,忽略了创新源头。实际路测需要政策规范相结合,一些地方已经有测试环境、测试场,但“路测规范”尚未出台,智能汽车仍然不能上路。智能汽车已经开始进入开放道路测试的新阶段,封闭测试场的作用趋于减弱,应避免供大于求的尴尬。
可喜的是,目前各地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环境、示范区建设已更为理性,更加强调与产业、技术、企业结合,更加聚焦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某一产业链、技术链的发展,谋求加快形成特色优势。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未来测试场应更多从产业促进、产业转化多做文章。我们相信,在各方力量的大力推动下,无人驾驶“摇篮”能够更好的服务无人驾驶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商用落地,无人驾驶汽车能够早日走出小“摇篮”!走向新天地!
(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丁瑶、胡骏明对文章亦有贡献)
延伸阅读:
1、《产业观察 | 从自动驾驶安全报告看谷歌百度双龙会》
2、《产业观察 | 电动汽车,未来谁执牛耳?(上:国际篇)》
3、《产业观察 | 电动汽车,未来谁执牛耳?(下:中国篇)》
4、《产业观察 | readygo!从激光雷达到无人驾驶》
5、《产业观察 | 燃料电池汽车未必是终极答案,但仍值得期待》
6、《产业观察 | 关于电动汽车频繁起火,你需要了解的真相》
7、《产业观察 | 特斯拉的起伏与挑战》
8、《产业观察 | 中美贸易战对汽车产业影响几何?》
9、《产业观察 | 汽车行业迎巨变 看国际高端玩家秀操作》
10、《产业观察 | 2018中场战罢,造车新势力沙场点兵》
关注公众号并回复数字“107”,获取本期21篇产业观察全文。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