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萨利机长》为何能成为奥斯卡种子选手?答案在这里

2022-6-30 23:34:53发布10次查看ip:发布人:

在2009年1月15日那天之后,这张照片成为了民用航空历史上最有知名度的照片之一:
一架载有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全美航空1549次航班,从纽约拉瓜迪亚机场起飞后90秒就遭遇鸟击导致两个引擎都失去动力,最后在纽约的哈德逊河上迫降成功,机上人员全数生还。纽约市长称其为“哈德逊河奇迹”。
在事故发生之后的第6年,美国大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_德根据美国作家、《华盛顿邮报》记者杰弗里·萨斯洛所著的一本讲述机长“萨利”切斯利·萨伦伯格的自传《最高职责》改编成了如今的这部电影《萨利机长》。
影片将于12月9日在大陆上映,之前影片在北美公映时,已经收获了1.24亿美元的票房,并且在首映当周和第二周都成为了北美的周票房冠军,口碑更是不俗。
电影中,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饰演这位英雄人物,萨利机长。
在这位两届奥斯卡影帝的表演生涯里,饰演有现实原型的传奇人物并不是第一次了。无论是在《阿波罗13号》或者《绿里奇迹》里,汤姆·汉克斯精湛的演技都能够让原型人物在大银幕上更具魅力。
汤姆·汉克斯似乎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沉稳气质,并且能够直接地将这种情绪传达给银幕下方的观众,让角色深入人心。
克林特·伊斯特伍_德选择他作为诠释萨利机长的人选,再合适不过了。
其实,改编这样一起空难事件的电影,难度非同小可。
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一起最终所有人平安而归的迫降,到底有大的危险系数?
大多数国内观众,对于《紧急迫降》这部电影一定记忆犹新。这同样是一部根据空难事件改编而来的电影,由邵兵和徐帆领衔主演。
1998年9月10日由上海飞往北京的东方航空MU586航班,在起飞后发现起落架发生故障无法收起,机长倪介祥决定返航迫降,机上120名乘客和17名机组人员全部生还。
这部电影中,加入了后方指挥部讨论迫降失败的灾难性后果的情节,爆炸场面和飞机冲向候机楼的画面能够让观众认识到事故的严重性。
在水面上迫降的风险和危险程度,其实是远比在陆地上迫降来得更高。
在民航历史上,在水面迫降成功的例子非常罕见。
1968年,日本航空002航班“志贺”号飞机(DC-8)曾经在降落时,由于大雾,辨认不清跑道的情况下,在旧金山湾海面上迫降,所幸无人伤亡。
水面情况比陆面复杂许多,风向、水流方向、水的阻力,都会导致降落情况的不同。而且,在水面迫降时不能使用起落架,只能用机腹接触水面。只要稍有差池,飞机都会因为水的阻力而被折断解体。
而且,在不同的水文环境下:河流、湖泊、大洋,危险悉数更是几何倍地增加。尤其在大洋上迫降,毫无生还希望。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中当航空管理员听到萨利机长最终决定在哈德逊河面上迫降后,如此绝望。
只有最完美的情况下:机头昂起,保持平衡,机尾先触及水面——正如电影中呈现的那样。
预告片:4′31″
电影也着重通过呈现萨利机长的内心波动,来反衬在危急时刻,萨利机长的沉着冷静,以及极其专业精湛的驾驶技术。
在《空中浩劫》纪录片中,对于此次事件也有着非常详尽的调查和呈现。为了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专门用于侦测机场周围鸟类活动的雷达正在开发中。
纪录片给出了这样一段解说词:全美航空劫后余生的经验告诉我们,在面对种种潜在威胁时,保障乘客安全最有利的利器,就是训练有素且出色的飞行员。
无论电影如何呈现,演员的表演再如何精湛,在从经受鸟击到成功迫降的那5分钟时间里,萨利机长经受住了何种考验和心理压力,作为观众和电影主创,都只能想象。
在电影的结尾,导演也特别加入了致敬原型的段落,让观众们见到了那位萨利机长。
他面对自己的乘客们,又说出了那句最平凡,却也最意义非凡的开场白:“这里是机长广播……”
银幕上的萨利机长显得更加睿智,风度翩翩,更令人信赖,让我们相信,他驾驶的飞机能实现奇迹,真的是一件令我们欣慰的事情。
或许这一次,就连汤姆·汉克斯都比不上萨利机长自己更打动观众们了。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