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 >

小议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18-3-23 16:36:19发布131次查看ip:发布人:021

最近几次教研,总是听到有老师提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私下里就想搞清楚什么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近日翻看了几篇相关的文章,才了解到,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之后,教育部于2014年3月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由此,许多专家就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的专家认为: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地域视野、空间思维能力和人地关系意识三个方面。也有的认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由地理核心概念、地理关键能力、地理基本思想、地理基本方法和地理必备品质组成。不过,不管怎样,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应是在“地理素养”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其在本质上应是一般地理素养的精髓和灵魂,在数量上少而精,在功能上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地理素养。所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应包括地理核心知识,地理核心能力和地理核心观念三个维度,现在,我就想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就要细化教学目标。人本主义思想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地理课程目标以及地理课堂教学目标作为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也应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追求,笔者认为,地理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是在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对学生生存性地理能力的培养,如:地图应用、地理观测、地理调查等技能的培养,以及地理思维、地理问题解决等方法的培养,高度关注学生地理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关爱国情、关爱地球的意识,使其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与可持续发展观,这些正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追求。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的整合应该通过具体的“教学事件”而实现。“教学事件”是指具体呈现的某项知识或技能,教师应将其作为一个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地理观念也会逐渐养成。例如:“地球仪”一课的教学目标可确立为:1、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结构及作用,认识地球仪上重要的点和线,掌握经度与纬度,东西半球与南北半球的划分方法。2、学会在有经纬网的地球仪或经纬网图上确定任意地点的经纬度。3、动手制作地球仪模型,更好地建立纬线与经线的空间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并树立主动探索的意识,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其中,地球仪的运用与“制作”就成为整合三维目标的“教学事件”,也是立德树人的具体要求。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就要精心创设情境。相关研究表明,适宜的情境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信息,有利于学生了解问题的前因后果和知识的来龙去脉,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和发散地思考,从而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激起学生急于获取新知识的愿望和探索新事物的兴趣。有了对学习新知识的渴望和兴趣,就能促使他们激活积极思维,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性地设置一些“困难”情境,向学生设疑、质疑,使之产生悬念,疑难,从而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当然,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多使用各种直观的景观图、地图、结构图,努力做到提出的问题语言明确、清晰明了,力争使问题情境形象化、生活化。例如:在讲地球的运动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先将魏格纳提出问题的过程用小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把学生带入魏格纳提出疑问的问题情景中,层层深入,了解地球的奥秘。再如:学习经纬度时,教师也可以先把学生引入茫茫大海——一艘船搁浅急需救援的困难情境中,让同学们讨论在地球上确定位置的办法,在问题情景的创设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态度,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应用性的问题情境,如:为外校来听课的老师设计学校平面图、为明天的社会考察活动预报天气情况、为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计算时差、为油轮设计航线等等。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同时,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再次,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就要用心预设问题。在现代的教学理念中,教学的首要任务不在于直接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具体的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问题看作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组织教学的起点和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主线,使整个教学活动围绕一系列的问题展开,让问题成为维系学生思维活动的纽带。例如:在学习澳大利亚时,当同学们知道了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后,就可以适时地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澳大利亚有如此多的特有动物呢?由此可以让学生进入到对澳大利亚相关地理位置的思考过程中。当学习了大堡礁后,又可以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珊瑚礁绝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呢?从而进入气候部分的学习。这些问题在启发学生的思维的同时也成为组织课堂教学的纽带。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还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或突发事件。虽然,这会打乱课堂上某一个环节的教学,但,教师不妨也可以即兴地利用这些教育契机,变通性、创造性地设置一些问题来实施教学活动,使问题成为变干扰教学的消极因素为促进教学的积极因素的纽带。例如:一次上课,不经意间,一只蜻蜓从窗户外飞进了教室,许多同学的注意力开始随着蜻蜓飞来飞去,不再专心听讲,老师这时就可以即兴提问:“哎,今天这位不速之客怎么会错进我们的教室呢?”学生们马上就抢着回答:“今天天气很闷,蜻蜓飞不高,所以飞到我们教室里来了。”还有的同学回答:“蜻蜓飞得这么低,说明马上要下雨了。”这个问题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使同学们养成了平时注意观察自然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的好习惯。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就要潜心组织有趣的活动。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课堂活动化不仅是学生地理学习的需要,更是地理学科本身特点的体现。照本宣科地讲解肯定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会造成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厌烦。打造学生喜欢的地理课堂,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每一个地理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参与性、体验性、实践性、探究性,这是“活”的地理课堂的重要体现,也是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必要之举。如:在学习地图时,学生对比例尺、方向、图例等较难理解,老师这时可以设计一个活动——让同学画一画自己学校的平面图,这样在画的过程中,学生对地理三要素就会有了很深刻的印象。再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这历来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老师在组织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时,可以安排同学在一段时间内,正午12时量一量旗杆的影子,这样,就便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又如:用“制作简易区时换算盘”来换算区时等,这些活动的安排,既有趣味性,又有探究性,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准备。
随着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提出,“核心素养”已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地位。新时代的学生应具备这样的“核心素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地理课堂看,每一节课都可以成为学生习得核心素养的契机,其关键在于教师。地理教师应首先明晰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对每一堂地理课所需完成的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分解梳理,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养,提高对核心素养的解析能力,促使学生在地理课堂中有效地习得地理核心素养,实现教学相长。
2016-11-11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